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等症状,结合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测定、心电图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低钙血症。
诊断依据
当新生儿血镁<0.6mmol/L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低镁血症。
鉴别诊断
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从临床表现上,较难区分,且2/3的低镁血症患儿会伴有低钙血症。因此对钙剂治疗无效的患儿,临床上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另外,心电图,以及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等实验室检查,可加以鉴别。
新生儿低镁血症根据病因,分为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和新生儿暂时性低镁血症。其中,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疾病,多见于男孩;而新生儿暂时性低镁血症为一过性血镁降低,常伴低钙血症。
新生儿头部较小的血肿约2-4周,较大的血肿要1-3个月,特殊情况消失时间会延长,具体血肿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与血肿的大小、类型及新生儿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关,可分为以下情况:1.较小的血肿:若血肿体积较小,多数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周逐渐被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2.较大的血肿:对于体积较大的血肿,吸收过程可能较慢,可能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吸收期间,血肿可能会先经历机化(形成较硬的结块),随后逐渐软化并被吸收
儿童面部抽动症可以挂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心理科或中医科。1、神经内科:儿童面部抽动症可能与面肌痉挛、局灶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神经内科医生能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手段,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儿科:儿科医生可对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面部抽动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3、神经外科:若面部抽动是由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神经外科医生可进行评估和手术治疗
血清镁又称血清镁检查,属于血液生化检查中的一种,通过该项检查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