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

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血管周细胞瘤的金标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脑膜瘤、淋巴瘤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病变部位触及肿块、疼痛史,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病史。

2、症状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癫痫,以及肢体麻木和无力;腰痛、血尿;肢体疼痛、无力;便秘;鼻塞、反复鼻出血、疼痛、视力下降等。

3、体征

四肢软组织可见肿块、皮损等,触之质韧、界限清,以及有压痛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4、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血管周细胞瘤。

5、病理学诊断

是确诊血管周细胞瘤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1、脑膜瘤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多呈分叶状或类圆形;而脑膜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脑膜瘤的MRI表现多呈等T1、等T2信号,与硬膜广基底相连,坏死、囊变少见,多钙化,瘤内无血管流空信号,多数具有“脑膜尾征”。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和鉴别。

2、淋巴瘤

生长于颅骨和/或硬脑膜的淋巴瘤,可跨颅骨生长,但颅骨形态多正常。MRI信号多较均匀,强化明显,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弥散系数图呈低信号。

3、神经鞘瘤

多发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常见其内囊变和坏死灶,无明显分叶,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多无流空血管影,好发于颅神经走行区域。

4、脊膜瘤

以胸段椎管腹侧多见,信号偏低,“硬脊膜尾征”多见,一般不沿椎间孔生长。

血管周细胞瘤的类型

基于组织病理检查,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分类将其分为两类3级。

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型,WHOⅠ级,有更多的胶原纤维,而细胞成分较少。

2、血管周细胞瘤型,分为WHOⅡ级和Ⅲ级。Ⅱ级对应无特殊描述的血管周细胞瘤,具有较多的细胞成分和较少的胶原纤维;Ⅲ级对应的是间变型HPC,具有中到重度核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出现坏死等。

疾病相关 更多»
怀孕11周胎儿长啥样?五大变化让你惊喜!

怀孕11周是孕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胎儿从胚胎期进入胎儿期。🌱🔄此时,胎儿的发育速度加快,身体结构逐渐成形。🩺✨许多准妈妈会好奇,怀孕11周的胎儿到底发育到什么程度了?🤔胎儿的器官是否已经开始工作?身体各部位是否已经成形?📚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吧!一、身体大小🍈:胎儿身长4-6厘米,体重8-14克,大小如一颗无花果。此时胎儿身体比例逐渐协调,头部仍占身体的一半,但四肢开始变长🦵。二、器官发育💧: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肾脏等已基本成形,并开始工作。如心脏已分为四个腔室,能够泵血

高羽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