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劳
血劳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应尽快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主,脾虚血少证,治以补脾养血;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心肝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肝;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严重血劳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或浓缩红细胞。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脾虚血少

(1)若气虚及阳,脾阳不足,腹痛即泻及手足欠温的患者,可加用肉桂、炮姜。

(2)若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代赭石。

(3)若浮肿的患者,可加用泽泻、大腹皮。

2、气血两虚

(1)若血虚及阴,肝肾不足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山萸肉、麦冬。

(2)若月经过多或便血不止的患者,可加用艾叶炭、阿胶(烊化冲服)。

3、心肝血虚

(1)若心慌失眠的患者,可加用远志。

(2)若两胁疼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香附。

(3)若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决明子。

4、肝肾阴虚

(1)若头痛、眩晕、耳鸣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石决明、菊花、钩藤。

(2)若眼睛干涩怕光,或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草决明。

(3)若虚火旺盛,午后发热是患者,可加用知母、地骨皮。

(4)若肾虚精亏,腰酸遗精的患者,可加用牡蛎、芡实、莲须。

(5)若精血枯竭出现耳聋、足痿的患者,可加用紫河车。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相当重要,如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积极治疗慢性失血;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改变偏食习惯;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的食物。

药物治疗

1、脾虚血少

(1)方药:归芍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白扁豆、陈皮、当归、炙甘草。

2、气血两虚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茯苓、陈皮、白术、白芍、当归、熟地、五味子、远志。

3、心肝血虚

(1)方药: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木瓜、桑椹、枣仁。

4、肝肾阴虚

(1)方药:一贯煎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金铃子、阿胶(烊化)。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体针治疗

(1)气血两亏的患者,可取膈俞、血海、足三里、合谷、悬钟为主穴,取胃俞、脾俞为配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肝胃阴虛的患者,可取太溪、太冲、肝俞、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膈俞为配穴,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脾气虚弱的患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脾俞、大椎、胃俞等穴,每次取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治疗

可取心、肝、肾、脾、膈、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等穴,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灸法治疗

可取大椎、心俞、膏肓、关元、足三里为主穴,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曲池、血海为配穴,间接灸,每日1次,每穴5-15壮,15次为1疗程,阴虚有内热的患者忌用此法。

4、西药治疗

可服用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片治疗,口服铁剂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进餐时或饭后吞服,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疾病相关 更多»
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怎么办

当出现供血不足、行经不畅和血瘀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改善: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对改善血液循环非常重要。2.饮食调整:增加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同时,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盐分。3.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或瑜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4.热敷:在腹部或腰部使用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血瘀与气血不畅有关,可以考虑采用中医的方法,如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

康梦如 主治医师
喝浓茶对心肌供血不足有益吗

浓茶对心肌供血不足并不有益,相反,过量饮用浓茶可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首先,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对心脏不利。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咖啡因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浓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茶多酚虽然有抗氧化作用,但是在大量摄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过量的茶多酚摄入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此外,浓茶对心肌供血不足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能不能痊愈的

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能痊愈。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由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者生成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会导致尿酸在体内积聚过多,进而形成尿酸结晶,最终导致疼痛、肾损伤等严重后果。虽然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不是一种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遵循医生建议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尿酸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于清宏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