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的症状

轻度和中度低磷血症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患者血磷<0.3mmol/L时,即重度低磷血症,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包括厌食、倦怠感、恶心、呕吐、烦躁、运动失调、癫痫发作、肌肉疼痛、关节僵硬、骨痛、昏迷等。

典型症状

1、心血管症状

严重的低磷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以及严重的心肌病变和心力衰竭表现。

2、血液系统表现

低磷血症可造成患者缺氧、溶血、贫血,并增加细菌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所致,常见症状有厌食、烦躁、感觉异常、构音障碍、震颤等,严重者可出现运动失调、癫痫发作、昏迷。

4、肌肉和骨骼症状

低磷血症患者常有肌肉乏力、肌肉疼痛,患者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呼吸机麻痹。当低磷血症持续数月,患者可出现骨痛。

5、消化系统症状

慢性低磷血症患者,常有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肠麻痹、吞咽困难等症状。

并发症

低磷血症可并发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呼吸衰竭、感染、心肌病、横纹肌溶解症、佝偻病、骨软化症等并发症。

相关解析
居宝芹 主任医师

妇产科 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

低磷血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低磷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感觉的异常、眩晕、嗜睡、共济失调、昏迷甚至死亡。临床上一般血清浓度低于0.96毫摩尔每升,称为低磷血症。血磷参与能量代谢的过程,所以如果出现低磷血症的话,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低磷血症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抗菌能力下降、血小板功能减退,甚至会引起出血。如果确定是低磷血症,应该及时的给予补充磷,并且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观看语音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病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低磷血症有什么症状?

低磷血症会出现骨折、低血压、心肌病变等症状。低磷血症是指血清无机磷浓度低于正常值,多为磷摄入减少或吸收不良所致,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代谢性酸中毒等原因所致。临床症状如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惊厥、昏迷、肌无力、骨折、低血压、心肌病变、恶心、呕吐、厌食、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肠麻痹等。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乳糜血算不算是大病

乳糜血本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大病”,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高度重视并积极管理。乳糜血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血浆呈现乳白色或混浊状,通常与高脂血症、代谢紊乱相关。它本身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血脂异常的体征,但往往提示心血管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潜在风险。若长期放任,可能因血管堵塞或胰腺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乳糜血更像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措施,降低健康风险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胎盘低一般多久就稳了

胎盘低一般需到怀孕28周左右位置才会稳定,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部分孕妇可能持续至分娩前仍存在低置状态。胎盘位置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常因子宫形态变化而动态调整。孕12周前子宫较小,胎盘位置可能偏低;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下段逐渐拉长,胎盘多会随之上移。多数孕妇在孕16-20周完成初步定位,但约90%的早期胎盘低置状态会在孕晚期自然改善。若28周前发现胎盘低置,通过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垫高臀部等措施,可促进胎盘位置上移

马静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