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低磷血症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补磷治疗。尤其当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少尿、大量组织坏死及高钙血症时,补磷应慎重。治疗方式包括对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因治疗
低磷血症患者,需积极寻找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轻、中度的低磷血症患者,一旦原发疾病得到纠正,通常不再需要补磷治疗。
一般治疗
1、对于大量葡萄糖输注、酗酒、营养过度者,应密切监测血清磷的浓度,积极防止低磷血症的发生。
2、对于无症状的轻度低磷血症,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给予含磷丰富的饮食。
3、对于长期使用结合磷的抗酸制剂患者,可以改用磷酸铝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继续治疗。
4、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静脉营养治疗患者,营养液中应包含适量的磷,以避免低磷血症的发生。
5、如果存在低镁血症,注意纠正镁不足。
药物治疗
1、补充磷酸盐
一般重度的低磷血症患者,需采取静脉补充磷酸盐,并依照临床情况及新的血磷水平调整下一次的补充量。而轻、中度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适当的口服补磷。常用的磷酸盐包括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补磷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钙血症、转移性钙化、高血压、高钾等。
2、维生素D
适用于饮食缺乏或吸收障碍的低磷血症患者。
手术治疗
1、对于慢性低磷血症引起的骨骼畸形,需采取外科干预矫正。
2、对于肿瘤相关引起的低磷血症,需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乳糜血本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大病”,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高度重视并积极管理。乳糜血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血浆呈现乳白色或混浊状,通常与高脂血症、代谢紊乱相关。它本身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血脂异常的体征,但往往提示心血管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潜在风险。若长期放任,可能因血管堵塞或胰腺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乳糜血更像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措施,降低健康风险
胎盘低一般需到怀孕28周左右位置才会稳定,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部分孕妇可能持续至分娩前仍存在低置状态。胎盘位置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常因子宫形态变化而动态调整。孕12周前子宫较小,胎盘位置可能偏低;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下段逐渐拉长,胎盘多会随之上移。多数孕妇在孕16-20周完成初步定位,但约90%的早期胎盘低置状态会在孕晚期自然改善。若28周前发现胎盘低置,通过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垫高臀部等措施,可促进胎盘位置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