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应当以慢性期为主,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力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理想状态下使疾病达到治愈的效果。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病情控制后立即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可以联合干扰素和化疗药物。急性期治疗
高白细胞血症的紧急处理:需要合用羟基脲和别嘌醇,对于白细胞过高或白细胞淤滞症的患者,可以使用治疗性的白细胞单采。明确诊断后,首选伊马替尼治疗。
一般治疗
1、初始治疗时可以对白细胞>100×109/L的患者采用白细胞分离术或加用羟基脲或伊马替尼,同时服用别嘌醇和水化。
2、脾大有明显压迫症状时可以局部放射治疗。
3、加速期患者治疗时,如果之前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采用加量一代或二代(甲磺酸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患者回到慢性期,之后立即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急变期患者在明确急变类型时,可以使用加量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使患者回到慢性期,之后立即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治疗
1、分子靶向药物
(1)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2-苯胺嘧啶衍生物,能特异性阻止BA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治疗后患者完全遗传学缓解率为92%,10年总体生存率可达84%。
(2)伊洛替尼:属于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比一代药物更快、更深入的分子学反应。
2、干扰素
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之前的首选药物,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推荐与小剂量阿糖胞苷合用。
3、化疗药物
(1)羟基脲: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起效快,但停药后白细胞迅速回升;耐受性好,可单独用于高龄、具有合并症以及靶向药物和干扰素不耐受者。
(2)白消安:烷化剂的一种,起效慢,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3)其他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砷剂等,必要时可以选择使用。
其他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本病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但在慢性期通常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仅仅用于移植风险低、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或不耐受以及处于进展期的患者。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