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皮肤结节、皮疹、皮肤瘀点、瘀斑、脐带残端出血、呕血、血尿、血便、肝脾肿大、睾丸肿大、发热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涂片、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细胞和分子遗传学、血生化、B超、X线、CT、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类白血病反应、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
诊断依据
先天性白血病需满足以下4项条件:
1、出生后4~6周的婴儿,外周血或骨髓内出现大量的幼稚细胞。
2、非造血组织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
3、除外类白血病反应。
4、排除染色体病引起的不稳定性造血。
鉴别诊断
1、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与本病均可导致患儿外周血中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伴白细胞计数增多、正常或减少,有时容易出现混淆。但类白血病反应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并且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较低,更重要的是无形态异常,染色体通常无异常,去除病因后患儿多可恢复正常且不会复发,是两者鉴别的要点。
2、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与先天性白血病均为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恶性肿瘤,并且二者均可出现肝脾肿大、皮下结节及骨髓受累表现。但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尿中香草扁桃酸(VMA)升高,骨髓涂片中找到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资鉴别。
先天性白血病病情发展迅速,是一种急性白血病。与其他急性白血病的分类相同,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通常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70%~80%左右),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20%左右),个别报道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