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先天性白血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对于合并唐氏综合征及染色体核型正常者,特别是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者,这部分患儿存在自然缓解可能,可暂不予治疗,长期观察即可。而对于病情进展或核型异常者,应按急性白血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但由于新生儿承受能力有限,化疗耐受性差,因此,关于化疗方案及化疗剂量仍存在一定争议。另外,化疗缓解后应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患儿预后。
对症治疗
1、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大于200×109/L,患儿可产生白细胞淤滞症,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此时医生会立刻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予水化和化疗,并根据类型给予相应化疗方案;也可先使用地塞米松、羟基脲等药物进行化疗前短期预处理后,再联合化疗,还要预防白血病细胞溶解诱发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2、防治感染
患儿常伴有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医生会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缩短粒细胞缺乏期,适用于本病伴感染者。若伴有发热,还会给患儿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迅速行抗生素治疗。
3、成分输血支持
(1)严重贫血可吸氧、输浓缩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大于80g/L,为避免异体免疫反应所致的无效输注、发热和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输血前会将含细胞成分的血液辐照25-30Gγ,使淋巴细胞灭活,输血中则采用滤器去除成分血中的白细胞。当出现白细胞淤滞时,不会立刻输血,以免进一步增加血黏度。
(2)当患儿血小板计数过低引起出血时,医生会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
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血清及尿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并阻塞肾小管,常引发高尿酸血症肾病,此时要多补水,医生会进行24小时持续静脉补液以保持患儿的正常尿液。在化疗期间可给予别嘌醇以抑制尿酸合成(过敏者禁用)。当患儿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不全时,医生会按急性肾衰竭进行对症处理。
5、维持营养
白血病是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疗、放疗引起患儿消化道黏膜炎及功能紊乱时,需补充营养,必要时可经静脉途径,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一般治疗
对于合并唐氏综合征及染色体核型正常者,特别是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者,这部分患儿存在自然缓解可能,可暂不予治疗,长期观察即可。但唐氏综合征合并CL缓解后,仍有可能发生急性白血病,应继续临床观察至少3年。
药物治疗
本病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如下:
1、先天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三尖杉酯碱、米托蒽醌、6-硫鸟嘌呤、长春新碱、氨甲喋呤等药物,化疗方案包括DA、HA、EA、DAT、HAT等。
2、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采用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强的松、巯嘌呤、L-门冬酰胺酶等,化疗方案包括VP、VDP、VDLP、CAM等。
3、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可采用氨甲喋呤、阿糖胞苷鞘注,一般不用放射治疗。
化疗
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对于先天性白血病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关于CL应采取强化化疗还是减量化疗,仍在进一步证实中。化疗疗程分为诱导化疗、巩固强化化疗和维持化疗,有条件者,建议在诱导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在CL的治疗中仍处于不断探索中,2017年国外报道1例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生儿在化疗缓解后,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完全缓解,目前已存活超过3年7个月。因此,对于CL化疗缓解后,有条件者建议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