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先天性白血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对于合并唐氏综合征及染色体核型正常者,特别是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者,这部分患儿存在自然缓解可能,可暂不予治疗,长期观察即可。而对于病情进展或核型异常者,应按急性白血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但由于新生儿承受能力有限,化疗耐受性差,因此,关于化疗方案及化疗剂量仍存在一定争议。另外,化疗缓解后应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患儿预后。
对症治疗
1、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大于200×109/L,患儿可产生白细胞淤滞症,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此时医生会立刻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予水化和化疗,并根据类型给予相应化疗方案;也可先使用地塞米松、羟基脲等药物进行化疗前短期预处理后,再联合化疗,还要预防白血病细胞溶解诱发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2、防治感染
患儿常伴有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医生会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缩短粒细胞缺乏期,适用于本病伴感染者。若伴有发热,还会给患儿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迅速行抗生素治疗。
3、成分输血支持
(1)严重贫血可吸氧、输浓缩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大于80g/L,为避免异体免疫反应所致的无效输注、发热和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输血前会将含细胞成分的血液辐照25-30Gγ,使淋巴细胞灭活,输血中则采用滤器去除成分血中的白细胞。当出现白细胞淤滞时,不会立刻输血,以免进一步增加血黏度。
(2)当患儿血小板计数过低引起出血时,医生会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
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血清及尿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并阻塞肾小管,常引发高尿酸血症肾病,此时要多补水,医生会进行24小时持续静脉补液以保持患儿的正常尿液。在化疗期间可给予别嘌醇以抑制尿酸合成(过敏者禁用)。当患儿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不全时,医生会按急性肾衰竭进行对症处理。
5、维持营养
白血病是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疗、放疗引起患儿消化道黏膜炎及功能紊乱时,需补充营养,必要时可经静脉途径,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一般治疗
对于合并唐氏综合征及染色体核型正常者,特别是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者,这部分患儿存在自然缓解可能,可暂不予治疗,长期观察即可。但唐氏综合征合并CL缓解后,仍有可能发生急性白血病,应继续临床观察至少3年。
药物治疗
本病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如下:
1、先天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三尖杉酯碱、米托蒽醌、6-硫鸟嘌呤、长春新碱、氨甲喋呤等药物,化疗方案包括DA、HA、EA、DAT、HAT等。
2、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采用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强的松、巯嘌呤、L-门冬酰胺酶等,化疗方案包括VP、VDP、VDLP、CAM等。
3、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可采用氨甲喋呤、阿糖胞苷鞘注,一般不用放射治疗。
化疗
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对于先天性白血病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关于CL应采取强化化疗还是减量化疗,仍在进一步证实中。化疗疗程分为诱导化疗、巩固强化化疗和维持化疗,有条件者,建议在诱导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在CL的治疗中仍处于不断探索中,2017年国外报道1例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生儿在化疗缓解后,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完全缓解,目前已存活超过3年7个月。因此,对于CL化疗缓解后,有条件者建议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