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若出现皮肤、黏膜、甲床青灰色发绀等症状,应警惕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可能。再结合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此外,还需与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有服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毒物、饮用不洁井水、食用不新鲜蔬菜的病史。婴儿有腹泻史。

2、有皮肤、黏膜、甲床青灰色发绀表现。病情可急可缓。突发者有头痛、乏力等,高铁血红蛋白含量≥50%者可有昏迷。

3、实验室检查

(1)肉眼观察:取肝素抗凝血于试管中,血液呈巧克力棕褐色,空气中摇荡1分钟后颜色不能变红。

(2)MetHb吸收光谱:血液用蒸馏水稀释5~20倍,在分光镜下观察红色区有一暗带,加入10%氰化钾1滴,高铁血红蛋白转化为氰化血红蛋白,此带消失,血液转为红色。

(3)MetHb定量测定:高铁血红蛋白含量>30%。

(4)MetHb还原实验:血液中加入亚甲蓝,置37℃水浴30~60分钟,高铁血红蛋白消失,颜色变红。

(5)仪器监测:血气分析时发现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而出现发绀症状,即要怀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鉴别诊断

1、中心性发绀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绀。许多心肺疾病,如呼吸道阻塞、肺水肿、肺炎、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中心性发绀,一般有呼吸困难、杵状指(趾)等表现。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般无呼吸困难。

2、周围性发绀

周围循环障碍,周围组织氧耗量增加,如右心功能不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动脉缺氧如休克、雷诺征、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管舒缩障碍等所引起。此类发绀的特点是肢体末梢与下垂部分发绀明显,加温或局部按摩后,发绀可消失。中心性和周围性发绀采用分光镜检查均无特殊吸收带出现。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类型

1、基于发病的缓急分类

(1)急性者因高铁血红蛋白缺乏携氧能力,故易出现缺氧症状。

(2)慢性者,可出现无症状青紫。

2、基于病情的轻重分类

(1)轻度:高铁血红蛋白浓度<30%。

(2)中度:高铁血红蛋白浓度30%~50%。当高铁血红蛋白浓度<30%时,至少应具备以下一项:轻度溶血性贫血,轻度肝脏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者肌酐清除率下降但大于正常人50%。

(3)重度:高铁血红蛋白浓度>50%。当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常在30%~50%时,至少应具备以下一项:重度溶血性贫血、重度肝脏功能损害、急性肾衰

疾病相关 更多»
儿童面部抽动症挂什么科

儿童面部抽动症可以挂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心理科或中医科。1、神经内科:儿童面部抽动症可能与面肌痉挛、局灶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神经内科医生能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手段,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儿科:儿科医生可对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面部抽动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3、神经外科:若面部抽动是由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神经外科医生可进行评估和手术治疗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还能恢复吗

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在焦虑症得到有效控制后通常能恢复。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恐惧,这些情绪状态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由焦虑症引发的高血压,本质上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根源在于心理状态的异常。当焦虑症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逐渐改善,应激反应也会相应减弱。随着焦虑情绪的缓解,心率和血管紧张度会逐渐恢复正常,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对于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关键在于治疗焦虑症本身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自闭症是天生的吗

自闭症主要是天生的,与大脑发育异常有关,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表现。目前研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原因是胎儿期大脑神经连接的特殊性,这种差异在出生前就形成了。基因研究显示,超过100个基因与自闭症相关,如果直系亲属有自闭症,孩子的患病风险会提高10-20倍。不过,并非所有携带相关基因的孩子都会发病,比如孕期感染、父母高龄,可能会增加患病概率,但不会单独导致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发育轨迹,比如更关注物体而非人脸,这与后天教养方式无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抽血吗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常不需要空腹抽血。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清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结合的产物,主要反映过去8到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不会因进食而发生明显变化。即使患者在检测前进食,也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无需空腹。不过,如果患者同时需要进行其他需要空腹的检查项目,如空腹血糖、血脂等,则应遵医嘱进行空腹准备,以确保所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