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葡萄膜炎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根据其感染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常引起葡萄膜炎,少数潜伏期患者也可发生葡萄膜炎。梅毒螺旋体自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8~10周左右大量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眼等器官组织的病变。不洁的性行为、不规范的输血史、孕期母亲患有梅毒等均可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
1、先天性梅毒
是由孕妇感染梅毒通过脐带或血流侵及胎儿或分娩时由产道感染。葡萄膜炎是由梅毒病原体直接感染或由免疫因素引起。
2、获得性梅毒
是由梅毒螺旋体经性接触、血液传播、接触传播传染的。螺旋体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局部繁殖发病,经血液向全身播散引起各器官疾病。眼部主要侵犯角膜、葡萄膜和视神经。
危险因素
1、不洁的性行为
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有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患有梅毒、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发生性行为等,均会增加梅毒感染风险,发生梅毒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性增加。
2、不规范的输血史
混用针头、输入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等均会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3、孕期母亲患有梅毒
可通过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增加其发病风险。
4、机体免疫力低下
当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机体内潜伏状态的梅毒螺旋体可能再次活跃,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血常规无法查出梅毒,其检测范围仅限于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梅毒需通过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确诊。血常规检查的核心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主要用于评估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常规健康问题。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不会直接导致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出现显著异常,因此通过血常规无法筛查或诊断梅毒
葡萄糖正常值因检测时间和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空腹静脉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mmol/L。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的血糖水平,3.9-6.1mmol/L为正常,6.1-7.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需考虑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为标准,<7.8mmol/L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