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葡萄膜炎
梅毒性葡萄膜炎的症状

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既有梅毒患者的全身表现,又有眼部的局部表现。先天和后天性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在各期的临床表现不同,常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典型症状

1、先天性梅毒性葡萄膜

(1)全身表现

①早期:先天性梅毒性葡萄膜患者多为早产,出生后3周~2年可出现营养障碍、消瘦、皮肤萎缩、皮疹、皮肤水疱、扁平湿疣、口角与肛周放射性皲裂或瘢痕、 梅毒性皮炎、骨膜炎、软骨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②晚期:多在5~8岁出现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鼻中隔穿孔、马鞍状鼻、马刀胫、关节腔积水、楔状齿、神经性耳聋等。

(2)眼部表现

先天性梅毒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如角膜葡萄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①角膜葡萄膜炎:可发生于出生后至25岁的先天性梅毒患者,是由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所致。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眼部疼痛、畏光、弥漫性角膜混浊、视力严重下降,常伴有角膜新生血管。

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于胎内或生后半年以内,为急性纤维素性炎症。

③脉络膜视网膜炎:较多见。可出现典型的“椒盐”样眼底,病变可累及周边或后极部视网膜,呈现多灶性陈旧性的脉络膜视网膜炎,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和萎缩,或累及单一象限。病变一般为非进展性,患者视力可不受影响。

2、获得性梅毒性葡萄膜炎

(1)全身表现

①获得性梅毒的一期为感染后2 ~4周出现硬下疳,多发生于其生殖器,先有丘疹,后形成硬结;

②二期出现于疾病发生后4~10周,典型的表现为弥漫性皮疹和淋巴结病,皮疹呈斑丘疹,在手掌和足底部最为明显,其他表现有发热、不适、 头痛、恶心、厌食、头发脱失、口腔溃疡和关节疼痛,可引起肝、肾、胃肠道、眼等多器官损害,在眼部主要引起葡萄膜炎;

③三期(潜伏期))梅毒:此期患者无全身症状和体征,无传染性,但可引起葡萄膜炎;

④四期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表现为主动脉炎、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功能不全、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2)眼部表现

①虹膜蔷薇疹:是眼梅毒的最早表现,发生于二期梅毒早期,是虹膜表面血管袢充血,出现快,持续数日消失。并有复发性蔷薇疹,常伴有渗出和虹膜后粘连。

②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梅毒二期虹膜睫状体炎为急性,有皮疹;梅毒三期虹膜睫状体炎生于下疳后10余年,易再发;因治疗中大量螺旋体死亡,产生内毒素,患者于抗梅毒治疗注射后24~48小时可出现Jarish-Henheimer反应;由于治疗不当,在停止治疗4~6个月后可发生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常伴有黏膜、皮肤反应,严重者可引起失明。

③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各种类型。有弥漫性是发生于感染后早期,眼底广泛发灰,经治疗可消失或遗留斑点状浅层萎缩。播散性者为最多见,发生于晚二期梅毒,玻璃体混浊,灰黄色病灶数个或多个;陈旧病变有色素增生,有时形成骨小体样色素性病变,如同视网膜色素变性样改变。

④梅毒瘤:梅毒结节性浸润相融合形成肉芽肿性肿块。一种是丘疹,为多发病变,位于虹膜,呈黄色,数日或数周消失;另一种为梅毒树胶肿,为棕黄色,发生于三期梅毒,最后坏死,发生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

并发症

梅毒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脱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等。

疾病相关 更多»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是激素药吗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一般不是激素药,它属于治疗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作用机制与激素不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一般不是激素药,是因为其有效成分是氨基葡萄糖,它是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氨基葡萄糖能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还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延缓骨关节疼痛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程,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并非通过激素的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许树才 主任医师
接吻会传染艾滋病和梅毒吗

接吻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和梅毒,但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具体取决于口腔健康状况和病原体载量。艾滋病的传播需要满足体液交换条件,如一方口腔有出血、溃疡或牙龈炎症,另一方口腔黏膜存在破损,此时含有HIV的唾液进入破损处可能导致感染,但唾液中的HIV病毒载量通常较低,因此单纯唾液交换的感染风险极小。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若一方口唇患有二期梅毒疹,接吻时病原体可通过另一方口腔黏膜破损处感染,但一期硬下疳若不在口唇部位则接吻感染风险较低

王霞 副主任医师
梅毒多久100%排除

梅毒100%排除需要在高危行为后等待3个月(12周)进行检测。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RPR、TRUST),前者窗口期通常为2-4周,后者约4-6周。但由于个体免疫差异,部分免疫力低下人群抗体产生时间可能延迟。因此,3个月后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若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排除梅毒感染。

王霞 副主任医师
梅毒打了4针的治愈率

早期梅毒患者在规范使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4针治疗后,治愈率相对较高,可达70%-95%。这是因为早期梅毒病情较轻,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范围有限,对身体的损害相对较小,及时治疗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而晚期梅毒患者,由于病情进展时间较长,梅毒螺旋体已侵犯多个组织和器官,即使经过4针治疗,治愈率也较低,可能在30%-50%。有些患者身体免疫力较强,药物吸收和代谢良好,治疗效果会较好;而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降低治愈率

王霞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