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的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抗青光眼手术后如前房不形成,伴有眼压升高、充血、疼痛等表现时,要警惕发生本病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1、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1)用裂隙灯观察前房深度,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中央前房深度为中等深度,周边虹膜膨隆;而恶性青光眼前房普遍变浅,甚至消失。

(2)观察周边虹膜切除口情况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如果虹膜切除口明显开放,就不大可能是瞳孔阻滞性青光眼,而是恶性青光眼。如果未能证明虹膜切除口的存在,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未能排除,应施激光虹膜切除术以助诊断。

(3)缩瞳剂对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是有益的,但对恶性青光眼常常无效,甚至引起眼压升高、前房变浅,导致病情恶化。

(4)散瞳睫状肌麻痹剂对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被认为是有害的,但对恶性青光眼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滴药后常使患者眼压下降,前房变深。

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临床可见突然剧烈的头痛、眼眶痛、眼胀痛等,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有光感。查体也可出现眼压升高及角膜雾状水肿,应用缩瞳剂可使眼压下降。恶性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眼压升高情况在应用缩瞳剂治疗无效甚至恶化,而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可使眼压下降。

3、脉络膜上腔出血

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亦可具有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压升高或正常的临床特点。出血可发生在术中、术后数小时或数天(通常在1周内),尤其在抗青光眼术后。典型表现为眼部疼痛和眼压升高,眼部炎症和充血显著(通常较浆液性脉络膜渗漏严重)。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底周边部可见单个或多个脉络膜隆起。眼底和B超检查可明确。

4、脉络膜脱离

常见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多与创口渗漏(Seidel征阳性)和超滤过(大滤过泡)有关,患眼前房变浅或消失易与恶性青光眼混淆,但其眼压典型的较低(<1.33kPa)。

疾病相关 更多»
k镜可以治疗近视眼吗

K镜指的是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通常不可以治疗近视眼。近视眼多考虑是家族遗传造成的,但不排除是不良的用眼习惯所致,可能会出现看事物模糊、眼睛易疲劳等情况。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采用角膜塑形形式方法来改变角膜的形态,短暂矫正眼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接触镜。近视眼的患者遵医嘱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提高近视眼的裸眼视力,但是无法改善近视眼患者的屈光度,所以并不能够达到治疗近视眼的目的

孙川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