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葡萄膜炎的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各种理化和机械损伤因素等均可引起本病。但到目前为止,多数葡萄膜炎的病因还不明确,尚待完善。
1、感染因素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可通过直接侵犯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或眼内容物等引起炎症,也可通过诱发抗原抗体及补体复合物反应而引起葡萄膜炎,还可通过病原体与人体或眼组织的交叉反应而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感染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外伤和手术)感染两大类。
2、自身免疫因素
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机体对自身抗原(具有致葡萄膜炎活性的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引起葡萄膜炎。正常眼组织中的抗原,如视网膜S抗原、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黑素相关抗原等,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免疫反应。通过Th17细胞(白介素-23/白介素-17)和(或)Th1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而引起葡萄膜炎。调节性T细胞功能紊乱或数量降低,不能有效地抑制免疫反应,也是重要机制之一。
3、创伤及理化损伤
创伤和理化损伤主要通过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而引起葡萄膜炎,花生四烯酸在环氧酶作用下形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烷A2,在脂氧作用下形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可引起葡萄膜炎。组织的损伤或组织损伤所致的炎症又可导致葡萄膜视网膜组织结构的破坏,造成抗原暴露从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
4、免疫遗传机制
已发现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与特定的HLA抗原相关,如最近发现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B5、HLA-B51、HLA-DR4,HLA-DR w53、CTLA4、OPN、IL-17、STAT3、PDCD等基因相关。
透明拉丝白带通常出现在排卵前,是女性排卵期的重要生理表现之一,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在月经周期中,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宫颈腺体分泌大量稀薄、透明、富有弹性的黏液,呈现拉丝状(可达10cm以上),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排卵前1-2天,为精子通过宫颈提供有利环境。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上升,宫颈黏液变黏稠、量减少,拉丝现象消失,白带逐渐恢复为乳白色或糊状。此外,部分女性可能在排卵当天仍有拉丝白带,而少数人因激素波动不明显,可能观察不到典型变化
女性拔罐后需牢记的6个禁忌为:避免立即洗澡、切勿直接吹风、忌剧烈运动、不宜过饱或空腹、远离烟酒刺激、勿忽视异常反应。拔罐后皮肤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立即洗澡易使湿气侵入体内,导致寒湿困脾,建议至少间隔2-3小时再洗温水澡,避免水温过热或过冷刺激皮肤。直接吹风或接触冷空气可能引发肌肉紧张、疼痛加剧,甚至风寒感冒,外出时应重点防护肩颈、腰背等拔罐部位,避免空调直吹或冷风接触。拔罐后肌肉组织处于放松状态,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引发局部不适或拉伤,应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可适当散步促进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