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治疗原则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尽量解除血栓及增加侧支循环,积极消除脑水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

1、溶栓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及时溶栓治疗能使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改善侧支循环。

(2)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以内,越早越好,椎-基底动脉血栓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如12小时以内也可以进行溶栓;脑CT无与临床症候有关的低密度梗死灶;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血压<180/105mmHg;年龄通常在80岁以下。

(3)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溶栓。

2、抗血小板剂溶栓后24小时可用抗血小板剂,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复发。

3、利尿剂或白蛋白大面积脑梗死后应积极治疗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对于急性高颅压者,可给予甘露醇来减轻脑水肿,但肾功能不好者应慎用甘露醇;对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可选择呋塞米,如患者有肾功能障碍或用较大剂量甘露醇后效果仍不佳时,也可使用呋塞米来减轻水肿;对于严重的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脑水肿可使用白蛋白来进行治疗。

4、抗生素类药物对于严重瘫痪、延髓麻痹、意识障碍者,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可使用抗生素防治肺内感染,对有感染者应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手术治疗

1、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脑疝者,应急诊手术去骨瓣减压和清除梗死组织,以挽救生命。

2、不适合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机械取栓。

其他治疗

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对于意识不清或瘫痪者,定时活动肢体及应用肢体加压泵。对下肢血栓风险较大者可用低分子肝素。

2、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发病数日内除血压>200mmHg外,一般不用降压药,1周后应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防止血压降得过低,使脑血流灌注进一步下降,加重病情。维持血糖和血脂在正常水平。

相关解析
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脑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脑血栓形成后短时间内的溶栓治疗,尽量在6小时内穿过病人的栓塞部位,溶栓治疗通常包括服用溶栓和血管扩张药物,如果患者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应及时降低颅内压以防止脑组织受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应该尽可能保护病人的脑细胞,减少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检测患者的电解质以防止患者肾衰竭。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脑血栓会自愈吗

脑血栓通常不能自愈。脑血栓是由于脑部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脑血流量减少或中断。脑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一旦血流中断,脑细胞很快会因缺氧而死亡,且这种死亡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脑血栓一旦发生,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往往会持续恶化。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潘琪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是一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指的是血液流动时,包括血浆以及所有血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