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副伤寒的病因

本病为感染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其可经口或密切接触带菌者或患者而传播。伤寒沙门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所摄入细菌的数量、致病性以及宿主的防御能力。其可通过形成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以及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而致病。

基本病因

1、副伤寒的病原体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甲沙门菌)、副伤寒乙杆菌(副伤寒乙沙门菌)和副伤寒丙杆菌(副伤寒丙沙门菌)三种,分别引起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

2、人体摄入副伤寒病原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所摄入细菌的数量、致病性以及宿主的防御能力。

3、副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和营养物质的适宜条件下繁殖。

4、副伤寒沙门菌达回肠下段,侵入肠黏膜,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形成初发病灶;进步侵犯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菌血症。此时患者无症状,临床上处于潜伏期。

5、第一次菌血症后副伤寒沙门菌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后再次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引起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等表现,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入肠道,大量细菌随粪便排岀体外。来自胆囊的病原体,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肠坏死或溃疡可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

6、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作用的发展,细胞内副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

危险因素

1、人群拥挤且卫生条件差。

2、不注意饮食卫生。

3、免疫力低下。

相关解析
熊洪海 主治医师

感染科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请问乙型副伤寒的原因是什么?

乙型副伤寒可能是由于代替免疫力较弱,细菌随着肝脏,脾脏,淋巴等组织进行传播最终引起疾病。第二可能是由于食物或者是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感染。此时病人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以及食品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第三可能是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者是贫血。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伤寒传播途径有哪些?了解传染源与传播媒介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与各种细菌病毒擦肩而过。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染病——伤寒。😱它虽不像某些疾病那样来势汹汹,但一旦感染,却可能带来持久的困扰。那么,伤寒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呢?1、粪-口途径传播:这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伤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伤寒沙门氏菌,这些病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易感者的消化道,从而引发感染。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受感染者的粪便或尿液,或者与感染者共用被污染的物品,如餐具、毛巾、衣物等,也可能导致伤寒的传播

罗晓丹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