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诊断。诊断营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为身高(长)和体重。医生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肿瘤、甲亢等疾病。

诊断依据

1、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1)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以下为体重低下。如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为生长迟缓。如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为消瘦。如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临床常综合应用以上指标来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上三项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仅符合其中一项。符合一项即可作出营养不良的诊断。

2、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

诊断依据

应用最广泛的是ISRNM专家小组提出的四项标准。

(1)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水平<3.8 g/l、前白蛋白<30 mg/dl、转铁蛋白<200 mg/dl、总胆固醇<100 mg/dl。

(2)身体组分测量:BMI<22 kg/m2(<65岁)或<23 kg/m2(>60岁);无意识的体重丢失,3个月丢失5%或6个月丢失10%;体脂含量<10%等。

(3)肌肉组织的测量:总体肌肉重量3个月减少5%或6个月减少10%、上臂肌围等。

(4)饮食摄入的测量:低蛋白摄入<0.8g/(kg·d)至少2个月。

推荐至少符合三条标准可诊断为营养不良。

鉴别诊断

1、 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时出现的水肿,主要由右心衰引起,特点为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伴有静脉压升高、消化道症状、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大,甚至胸腔积液、腹水等。二者可以根据有无心脏原发病进行鉴别,也可以通过心脏体查、心脏彩超等进行鉴别。

2、 肾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其特点包括初为晨起眼睑和颜面部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凹陷性明显,可伴有胸、腹水。患者常有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二者可以根据有无肾脏原发病、肾功能检查等进行鉴别。

3、 肝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是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脏肿瘤等严重肝脏病变,造成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所导致,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腹腔内常先出现积液,接着水肿先出现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患者常伴有其他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症状及体征,如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出血、肝功能指标异常等。二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肝脏CT、B超等进行鉴别。

4、 黏液性水肿

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者,由于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其特点为非凹陷性水肿,好发于下肢胫骨前区域,也可出现在眼眶周围。通过甲状腺功能等检测可以鉴别二者。

5、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的患者丢失过多蛋白质,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但患者存在各器官系统慢性感染的症状,如慢性肝炎的患者可有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肝区疼痛、黄疸、低热等;结核病患者可有低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病灶,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

6、 肿瘤

肿瘤患者晚期可出现消瘦,伴有恶病质以及各种肿瘤特有的症状体征。通过是否存在肿瘤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组织活检等可以进行鉴别。

7、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常有消瘦等表现,可伴有多汗、性情急躁、震颤、多动、心悸、多食、多便、突眼、甲状腺肿等表现。二者可通过是否具有高代谢的症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有甲状腺肿大等进行鉴别。

8、 糖尿病

糖尿病可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二者可以通过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鉴别。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1、基于临床表现分类

(1)消瘦型:由于能量摄入严重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

(2)水肿型: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表现为水肿者。

(3)混合型:又称中间型、消瘦-水肿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2、基于营养缺乏的程度分类

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

疾病相关 更多»
前白蛋白低多少算严重

前白蛋白低于100mg/L通常算严重,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也需警惕,数值越低提示病情越重。前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功能损伤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其水平降低常与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肾炎等疾病相关。前白蛋白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年龄而异。成人正常值为280-360mg/L,若低于此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可能显著降低,甚至接近零,表明肝细胞合成功能严重受损

涂鸣汉 副主任医师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参考范围为1.04-1.55mmol/L,成年女性为1.29-1.68mmol/L,不同实验室因检测方法差异可能略有波动。高密度脂蛋白因能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转运至肝脏代谢,被称为“好胆固醇”,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一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为正常,若男性<1.04mmol/L、女性<1.29mmol/L则属于偏低,可能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1.55mmol/L被视为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李晋新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铁饱和度
铁饱和度

铁饱和度一般是指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能力的比值,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