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皮肤防御屏障受损,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病原菌侵入是烧伤感染的基本病因。此外,医疗措施也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基本病因
烧伤后,由于皮肤防御屏障被破坏,细菌易于侵袭到深层组织,患者的各种免疫功能均失调,全身抗感染能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菌。广泛的创面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细菌在创面上大量繁殖。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换代,烧伤感染的病原菌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真菌、厌氧菌及耐药菌株明显增加,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当然,烧伤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仍为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危险因素
1、烧伤后病原菌可以从不同途径侵入人体。烧伤创面感染是感染的最主要途径,一般来说烧伤面积越大,Ⅲ度烧伤越多,脓毒症发生率越高。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及烧伤肠源性感染也有发生。
2、医疗措施也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如留置导尿管,有可能引起的逆行感染;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呼吸机等医疗设施,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等。
儿童一旦感染诺如病毒,通常在12至48小时内发作,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多数集中在24至48小时这一区间。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后病毒会在肠道内迅速繁殖。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毒复制速度可能更快,导致症状出现更迅速。多数儿童在接触病毒后12至48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典型症状,部分儿童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表现。发病初期呕吐症状可能较为剧烈,随后腹泻逐渐加重,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每日排便次数不等
HPV51感染既可能是他人传染所致,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毒清除能力减弱有关,但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感染者。HPV51属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其传播的核心机制是病毒通过皮肤或黏膜微小破损侵入人体。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病毒可直接通过生殖器黏膜接触传播。此外,间接接触传播也不容忽视,若健康者接触了被HPV51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浴巾、内衣裤或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均可能引发感染。母婴传播也是重要途径,感染HPV51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病毒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