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临床以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慢性过程等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1、急性
起病较快,皮损常为对称性、原发性和多形性,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发于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外阴、肛门等,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渗出、糜烂及结痂,皮损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如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可脱去痂皮而愈。自觉瘙痒剧烈,搔抓、肥皂热水烫洗、饮酒、辛辣食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严重的影响睡眠。
2、亚急性
常由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失当,可发展成亚急性,也可初发即呈亚急性湿疮。皮损较急性湿疮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严重。
3、慢性
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部分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疮的症状。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胭窝、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渗液。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张、饮酒、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特定部位湿疮
(1)耳部湿疮
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也可见于耳轮上部及外耳道,皮损表现为红斑、渗液、结痂及皲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2)头部湿疮
多由染发剂、生发剂、洗发剂等刺激所引起。呈弥漫性,甚至累及整个头皮,可有脓性渗液,覆以或多或少的黄痂,痂多时可将头发黏结成团,或化脓染毒而发生臭味,甚至可使头发脱落。
(3)面部湿疮
常见于额部、眉部、耳前等处。皮损为淡色或微红的斑,其上有或多或少的鳞屑,常对称分布,自觉瘙痒。由于面部经常洗擦或应用化妆品刺激,病情易反复发作。
(4)乳房湿疮
主要见于女性。损害局限于乳头,表现为潮湿、糜烂、渗液,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一般不化脓。
(5)脐部湿疮
皮损为位于脐窝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渗液、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
(6)手部湿疮
由于手是暴露部位,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疮极为常见。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形态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渗液、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粗糙,因手指经常活动而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
(7)阴囊湿疮
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至肛周,甚至阴茎部。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前者表现为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度糜烂、渗液、结痂,日久皮肤肥厚,皮色发亮,色素加深;后者潮红、肿胀不如前者,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上覆鳞屑,且有裂隙,因经常搔抓而有不规则小片色素消失,瘙痒剧烈,夜间严重,常影响睡眠和工作。
(8)小腿湿疮
好发于小腿下1/3内侧,常伴有青筋暴露,皮损呈局限性暗红色,弥漫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渗液,日久皮肤变厚、色素沉着。常伴发小腿溃疡。部分患者皮损中心色素减退,可形成继发性白癜风。
体湿肥胖是一种按中医理论分类的肥胖类型,主要表现为肥胖者体内湿气过重,往往伴有水肿和体重增加。减肥对于体湿肥胖来说,需要从调理体内的湿气和水肿入手,以下是一些减肥的科学方法:1.饮食调理:体湿肥胖者需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尤其是煎炸食物、甜食和高盐食物。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和豆制品,搭配适量的粗粮,有助于舒缓湿气和水肿症状。2.多喝水:体湿肥胖者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排毒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稀释体内的湿气,减轻水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