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痹临床以皮肤肿胀发硬,后期萎缩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异。根据病变范围及有无系统受累可分为局限性皮痹及系统性皮痹。
典型症状
1、局限性皮痹
(1)局限性皮痹以局部皮肤硬化为主要表现。
(2)皮损可见于头面部、躯干或四肢。
(3)通常呈单处损害,形态可为片状、带状或滴状,有时也可呈多发性。皮损初起为淡红色、水肿性斑块,质韧。逐渐转变为淡黄或象牙白色,略凹陷,后期出现萎缩,皮肤变薄、发生硬化,触之有皮革样感。有时留有轻度色素沉着。自觉症状轻微,偶有轻度瘙痒、疼痛。
2、系统性皮痹
局限性皮痹初起于手、足和面部,然后扩展至四肢或躯干,常伴雷诺征,皮损逐渐扩大,波及全身皮肤和内脏器官。皮损特点与局限性皮痹相似。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
(1)水肿期
皮肤紧张变厚,皱纹消失,肤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呈非凹陷性水肿。
(2)硬化期
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根据受累皮肤部位不同,可产生手指伸屈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张口及闭眼困难、胸部紧束感等症状。患处皮肤色素沉着,可杂有色素减退斑,毛发稀少,同时有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
(3)萎缩期
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和肌肉亦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板样硬片。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并有患区少汗和毛发脱落现象。少数病例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有内脏器官如肺、心、肾、食管、骨、关节受损,见呼吸困难、胸闷、心悸、蛋白尿或血尿、吞咽困难、关节痛和关节炎等。
并发症
心痹
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由五体之痹内舍于脏腑,则形成内脏之痹。心脉损害,而发展为心痹。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短气。
肺痹
皮痹日久不愈,肺脏虚损,再感受风寒湿之邪,浸淫于肺脏,而成为肺痹。主要表现为心胸烦闷、气急。
牡丹皮既能去心火,也能清肝火。中医认为,牡丹皮归心、肝经,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针对心火亢盛与肝火旺盛的不同症状发挥治疗作用。心火亢盛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体内热邪积聚,表现为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症状。牡丹皮通过清热凉血的作用,可帮助清除心火,缓解上述不适。肝火旺盛则多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相关,常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等表现。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疏解肝经郁热,改善肝火亢盛引发的症状。现代研究也支持牡丹皮的多靶点作用
皮赘不能自己剪掉,自行处理存在严重健康风险,必须由专业医生操作。皮赘是皮肤良性增生性肿物,常见于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表现为带蒂的柔软小突起。自行剪除可能引发多重危害:首先,普通剪刀未严格消毒,易导致细菌侵入伤口,引发局部红肿、化脓甚至全身性感染;其次,皮赘内部有细小血管分布,操作不当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尤其是颈部、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区域;此外,非专业操作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残留部分易复发,甚至刺激皮赘加速生长。正确处理方式是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