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或僵硬以致功能废用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和同样有肢体疾患的痿证、痛风加以鉴别。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鉴别诊断
1、痹证与痿证痹证与痿证虽同是肢体疾患,但两者临床表现、病因病理都不同。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热痹与痛风痹证尤其是热痹与“痛风”,均可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等。痹证“热痹”为风湿热邪,痹阻经脉,临床可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伸屈不利,或伴有发热、恶风、咽痛等,常见于肩、肘、膝等关节,急性发作的患者常有外感风热,或风湿夹热病因。痛风主要是体质因素、加上过嗜酒厚味等,导致内生湿热,湿热阻痹经络气血所致。急性发作者的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夜间突然发作,剧痛难忍,或伴有关节周围结节,如石如豆,常见于足踝,尤其常见足大趾肿痛。
1、风寒湿痹
(1)行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冷疼痛加剧、得温热的情况疼痛稍有缓解,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或有肿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疼痛不可触摸、遇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