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饮食增多,容易饥饿、口渴想喝水、尿多、形体消瘦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饮食增多,容易饥饿,形体消瘦的瘿病及口渴饮水的口渴症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有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
2、中年发病患者,有长期偏食肥腻辛辣刺激性饮食习惯,以及病久并发雀盲、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3、有类似疾病家族史。
鉴别诊断
1、口渴症
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这类口渴证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
两病都有多食易饥、消瘦等症状。瘿病之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证,以情绪激动、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消中伴有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1、胃热炽盛
主要表现有饮食增多,容易饥饿,口渴,尿量多,形体消瘦;伴有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2、气阴亏虚
主要表现有口渴想喝水,饮食量大与大便稀溏并见,伴有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非均一,通常提示红细胞来自于肾脏,可能是由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的。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膜可以阻止红细胞通过,尿液中一般不会出现红细胞。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就会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中。由于红细胞在通过滤过膜时受到的压力和损伤不同,因此会出现形态的改变,表现为非均一性。此外,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非均一,但这些情况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4.6到8.0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个体差异、饮食、药物等因素而有所不同。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尿液的pH值反映了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能力。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尿液呈弱酸性,但也可能接近中性或略偏碱性。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pH值的因素:-饮食:某些食物可能会使尿液酸性或碱性增强。例如,摄入大量肉类、鱼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能导致尿液偏酸性;而摄入较多蔬菜、水果等富含碱性物质的食物可能使尿液偏碱性。-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尿液的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