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消中总的治则为“清热润燥、养阴生精”,初期标实为主,胃火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后期本虚为主,气阴亏虚,治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胃热炽盛
(1)若出现口苦,大便秘结,可重用石膏,加用黄连、栀子。
(2)若出现口渴、舌苔少津的症状,可加用乌梅。
(3)若火旺伤阴,出现舌红而干、脉细数,方用竹叶石膏汤。
2、气阴亏虚
(1)若兼肺中燥热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知母、黄芩。
(2)若口渴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天花粉、生地黄、乌梅。
(3)若出现气短、汗多的患者,可合生脉散。
(4)若出现饮食减少、腹胀的患者,可加用砂仁、鸡内金。
药物治疗
1、胃热炽盛
(1)方药:玉女煎加减。
(2)常见中药:石膏、知母、熟地黄、麦冬、牛膝。
(3)中成药:参津止渴丸、生津消渴胶囊。
2、气阴亏虚
(1)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2)常见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葛根、藿香。
(3)中成药:山药参芪丸、枸杞消渴胶囊。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消渴病有一定的疗效,对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选穴应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法。
(1)针刺
胃热炽盛选穴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大便秘结可加天枢、支沟。气阴亏虚选穴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2)耳针
耳针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脾、胃。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
2、饮食治疗
严格控制饮食和科学体育锻炼,对于本病的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达到平衡膳食。
(1)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
(2)主副合理,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3)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
(4)每天食盐限量在6g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
3、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时注意安全性。
消风止痒颗粒一般不能根治湿疹,它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多个方面。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是通过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等功效,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湿疹发生的内在病因和外界诱因。所以,即使服用该药后症状得到缓解,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湿疹仍可能复发。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流感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从半小时至数周不等,具体时长由环境条件决定。病毒存活主要受温度、湿度、紫外线及通风情况影响。20-25℃的常温干燥环境下存活2-8小时;0-4℃低温潮湿环境可存活数周;56℃以上高温或强紫外线照射30分钟内即灭活。湿度>50%会显著缩短存活时间,这与病毒包膜结构特性相关。特殊环境下的病毒传播风险需特别关注。地铁车厢、医院病房等密闭且通风不良的空间中,病毒气溶胶浓度较高,可能延长有效传播时间。而户外开放环境因空气流动和紫外线作用,病毒存活时间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