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消中总的治则为“清热润燥、养阴生精”,初期标实为主,胃火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后期本虚为主,气阴亏虚,治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胃热炽盛
(1)若出现口苦,大便秘结,可重用石膏,加用黄连、栀子。
(2)若出现口渴、舌苔少津的症状,可加用乌梅。
(3)若火旺伤阴,出现舌红而干、脉细数,方用竹叶石膏汤。
2、气阴亏虚
(1)若兼肺中燥热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知母、黄芩。
(2)若口渴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天花粉、生地黄、乌梅。
(3)若出现气短、汗多的患者,可合生脉散。
(4)若出现饮食减少、腹胀的患者,可加用砂仁、鸡内金。
药物治疗
1、胃热炽盛
(1)方药:玉女煎加减。
(2)常见中药:石膏、知母、熟地黄、麦冬、牛膝。
(3)中成药:参津止渴丸、生津消渴胶囊。
2、气阴亏虚
(1)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2)常见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葛根、藿香。
(3)中成药:山药参芪丸、枸杞消渴胶囊。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消渴病有一定的疗效,对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选穴应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法。
(1)针刺
胃热炽盛选穴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大便秘结可加天枢、支沟。气阴亏虚选穴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2)耳针
耳针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脾、胃。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
2、饮食治疗
严格控制饮食和科学体育锻炼,对于本病的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达到平衡膳食。
(1)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
(2)主副合理,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3)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
(4)每天食盐限量在6g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
3、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时注意安全性。
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非均一,通常提示红细胞来自于肾脏,可能是由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的。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膜可以阻止红细胞通过,尿液中一般不会出现红细胞。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就会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中。由于红细胞在通过滤过膜时受到的压力和损伤不同,因此会出现形态的改变,表现为非均一性。此外,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非均一,但这些情况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4.6到8.0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个体差异、饮食、药物等因素而有所不同。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尿液的pH值反映了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能力。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尿液呈弱酸性,但也可能接近中性或略偏碱性。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pH值的因素:-饮食:某些食物可能会使尿液酸性或碱性增强。例如,摄入大量肉类、鱼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能导致尿液偏酸性;而摄入较多蔬菜、水果等富含碱性物质的食物可能使尿液偏碱性。-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尿液的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