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的病因

脾虚泄泻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肠,病变主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以湿为主。

1、饮食不节

(1)进食不洁净的食物,导致胃肠机能紊乱,而形成泄泻。

(2)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偏食生冷、辛辣刺激性、肥腻性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食物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受损,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水谷混杂而出现泄泻。

2、情志失调

由于长期忧郁恼怒,精神紧张等,导致肝疏泄调达气机的作用失常,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脾的运化饮食和水液功能失调,大肠对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吸收减少,而发生泄泻。

3、久病体虚

(1)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脾胃运化食物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而出现泄泻。

(2)久病失治,脾胃受损,脾胃运化食物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水谷混杂而出现泄泻。

相关解析
姜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济宁市中医院

脾虚泄泻发病病因是什么?

脾胃虚弱,容易引起拉肚子。因为脾胃比较虚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对食物不耐受,特别是吃了一些生冷,刺激性的,硬的食物,就容易起拉肚子。首先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受凉了,另外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有身体强壮了,才会对疾病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脾虚先治肝还是先调脾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曾科学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