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瘙痒
风瘙痒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以瘙痒为主症的状的虱病、疥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全身性风瘙痒

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睡前、精神紧张、气候变化、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之后易于发生或加重。轻者由于搔抓,出现抓痕、血痂、局部疼痛,但无原发性皮疹。重者奇痒难以忍受不断搔抓,日久局部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浸润变厚或苔藓样变。可继发感染,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病、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等。老年人由于皮肤腺体功能减退,分泌减少,皮肤老化、干燥萎缩,对气候变化(冷、热)异常敏感,易产生皮肤瘙痒,称老年性瘙痒症。

2、局限性风瘙痒

以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部位多见。由于经常搔抓、揉擦,可致局部水肿、渗液、糜烂、结痂,日久色素沉着,皮疹浸润变厚或苔藓样变。

鉴别诊断

1、虱病

近年发病较少。是由于传染虱虫出现的皮肤瘙痒。多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发生。虱病可分为体虱、头虱、阴虱3种。体虱发生于躯体部,为全身皮肤瘙痒,头虱发生于头部,阴虱发生于阴部。症状均有剧烈瘙痒,但可见丘疹、风团及抓痕、结痂。并可找到虱虫或虱卵,有传染性。

2、疥疮

疥疮有接触传染史,如家族或集体同时或先后患病。有特定的发疹部位,如指间隙、手腕、腋下、脐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易发。皮疹表现为丘疹或丘疱疹及隧道,阴囊可见结节。夜间瘙痒加重,若找到疥螨,即可确诊。

风瘙痒的类型

1、风热血热证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有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3、血虚风燥证

主要表现为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抓破后可有少量脱屑,血痕累累,如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重;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疾病相关 更多»
鼻流清涕是风寒还是风热

鼻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导致鼻窍不通,出现流清涕症状,同时常伴有怕冷、轻度发热、头痛、无汗等表现。不过,鼻流清涕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人体卫阳被遏,正邪交争,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此时,鼻腔黏膜受风寒刺激,分泌物增多且质地清稀,像清水一样。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或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之邪。但鼻流清涕并非风寒感冒所特有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消风止痒颗粒能根治湿疹吗

消风止痒颗粒一般不能根治湿疹,它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多个方面。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是通过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等功效,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湿疹发生的内在病因和外界诱因。所以,即使服用该药后症状得到缓解,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湿疹仍可能复发。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刘仲荣 主任医师
感冒打喷嚏流鼻涕是风寒还是风热

患者除打喷嚏、流鼻涕外,鼻涕多为清稀色白,常伴有怕冷重、发热轻,则为风寒;若患者打喷嚏、流鼻涕时,鼻涕颜色通常发黄、质地黏稠,则可能是风热。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由人体外感风寒之邪所致。患者除打喷嚏、流鼻涕外,鼻涕多为清稀色白,常伴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咳嗽且痰液清稀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紧。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导致恶寒;肺气失宣,进而出现呼吸道症状

曾科学 主任医师
咳嗽无痰属于风寒还是风热

咳嗽无痰在中医辨证中既可能属风寒,如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情况时;也可能为风热或燥热伤津,如干咳伴咽痛、舌红苔黄等情况。1.风寒咳嗽:多因外感寒邪,肺气闭郁,初期可表现为干咳无痰,伴明显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清涕,舌淡苔白。寒邪束表,津液未伤,故痰少或无痰,但随病程进展可能转为白稀痰。2.风热咳嗽:热邪犯肺,灼伤津液,常见干咳或痰少黏黄,伴发热重、咽红肿痛、口渴、舌红苔黄。若热盛耗津,亦可表现为无痰,但多有咽干、小便黄等热象

曾科学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