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瘙痒
风瘙痒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以瘙痒为主症的状的虱病、疥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全身性风瘙痒

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睡前、精神紧张、气候变化、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之后易于发生或加重。轻者由于搔抓,出现抓痕、血痂、局部疼痛,但无原发性皮疹。重者奇痒难以忍受不断搔抓,日久局部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浸润变厚或苔藓样变。可继发感染,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病、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等。老年人由于皮肤腺体功能减退,分泌减少,皮肤老化、干燥萎缩,对气候变化(冷、热)异常敏感,易产生皮肤瘙痒,称老年性瘙痒症。

2、局限性风瘙痒

以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部位多见。由于经常搔抓、揉擦,可致局部水肿、渗液、糜烂、结痂,日久色素沉着,皮疹浸润变厚或苔藓样变。

鉴别诊断

1、虱病

近年发病较少。是由于传染虱虫出现的皮肤瘙痒。多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发生。虱病可分为体虱、头虱、阴虱3种。体虱发生于躯体部,为全身皮肤瘙痒,头虱发生于头部,阴虱发生于阴部。症状均有剧烈瘙痒,但可见丘疹、风团及抓痕、结痂。并可找到虱虫或虱卵,有传染性。

2、疥疮

疥疮有接触传染史,如家族或集体同时或先后患病。有特定的发疹部位,如指间隙、手腕、腋下、脐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易发。皮疹表现为丘疹或丘疱疹及隧道,阴囊可见结节。夜间瘙痒加重,若找到疥螨,即可确诊。

风瘙痒的类型

1、风热血热证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有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3、血虚风燥证

主要表现为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抓破后可有少量脱屑,血痕累累,如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重;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疾病相关 更多»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是风寒还是风热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该药物含有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而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等症状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
感冒灵颗粒是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灵颗粒既非专治风寒感冒,也非专治风热感冒,而是适用于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化热阶段,需根据具体症状判断是否适用。感冒灵颗粒是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其成分设计决定了其适用范围。从中医理论看,其含有的野菊花、金盏银盘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更偏向于治疗风热感冒;而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则主要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进行缓解,不区分风寒或风热。因此,感冒灵颗粒更适用于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如发热重、咽痛、流黄鼻涕等

黄汉超 主任医师
鼻流清涕是风寒还是风热

鼻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导致鼻窍不通,出现流清涕症状,同时常伴有怕冷、轻度发热、头痛、无汗等表现。不过,鼻流清涕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人体卫阳被遏,正邪交争,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此时,鼻腔黏膜受风寒刺激,分泌物增多且质地清稀,像清水一样。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或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之邪。但鼻流清涕并非风寒感冒所特有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消风止痒颗粒能根治湿疹吗

消风止痒颗粒一般不能根治湿疹,它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多个方面。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是通过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等功效,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湿疹发生的内在病因和外界诱因。所以,即使服用该药后症状得到缓解,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湿疹仍可能复发。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刘仲荣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