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瘙痒
风瘙痒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止痒为主,配合祛风、清热、利湿、润燥等方法;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镇静安眠药、钙剂为主。若因内部疾病引起瘙痒者,要及时寻找原因,采用标本兼顾、内服与外用兼治的方法;若瘙痒控制不明显,可加用静脉封闭或激素治疗。对老年性皮肤瘙痒,中医养血祛风方法疗效较好。

药物治疗

1、风热血热证

(1)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玄参、丹参、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蝉衣、防风、苦参、牛蒡子、甘草。

(3)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防风通圣颗粒、肤痒颗粒。

2、湿热内蕴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苍术、黄柏、龙胆草、黄芩、木通、栀子、白茅根、六一散。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二妙丸、四妙丸、金蝉止痒胶囊、疗癣卡西甫丸。

3、血虚风燥证

(1)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生地、当归、何首乌、麻仁、桃仁、红花、荆芥、 白蒺藜、苦参、甘草。

(3)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中药熏洗

治疗适用于无明显抓痕、血痂及皮疹无渗出的患者。采用当归、丹参、鸡血藤、白鲜皮、连翘等养血活血、解毒止痒的中药煎剂对皮损部位进行熏洗,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中药蒸汽

治疗适用于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的患者。采用当归、丹参、生地黄、火麻仁、地骨皮、白鲜皮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润肤作用的中药煎剂熏蒸皮损,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3)中药涂擦

治疗适用于皮肤干燥的患者。可用黄连膏等外擦,以润肤止痒。

(4)中药封包

治疗用于皮肤干燥、脱屑的患者。用黄连膏外搽皮肤干燥处,用保鲜膜将皮肤封包40分钟,加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保持皮肤水分,以润肤止痒。

2、针灸疗法

(1)毫针

适用于顽固性瘙痒继发苔藓样变的患者。根据经络辨证选取背部俞穴和相应腧穴进行针灸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每日1次,次为1个疗程。

(2)耳穴贴压

取枕部、神门、肺区、肾上腺等,埋针或埋豆,2-3天更换1次,双耳交替。

(3)穴位注射

适用于瘙痒顽固的患者。采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等具有养血活血功效之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西药治疗

主要为镇静止痒,可应用各种抗组胺类和镇静类药物,亦可选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或选用钙剂。局部外用药以止痒为主,可选用止痒剂及润肤剂,也可选用各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外阴、肛门黏膜区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相关解析
周琪 主治医师

肾内科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风瘙痒拔罐吃中药可以治愈吗?

出现皮肤搔痒的症状,用拔罐或者是吃中药,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出现这种情况,要到正规公立医院皮肤科就诊,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比如是否存在过敏,荨麻疹或者是其他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皮肤瘙痒,除此以外,肝肾功能出现问题,也能够引起皮肤瘙痒,所以说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鼻流清涕是风寒还是风热

鼻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导致鼻窍不通,出现流清涕症状,同时常伴有怕冷、轻度发热、头痛、无汗等表现。不过,鼻流清涕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人体卫阳被遏,正邪交争,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此时,鼻腔黏膜受风寒刺激,分泌物增多且质地清稀,像清水一样。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或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之邪。但鼻流清涕并非风寒感冒所特有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消风止痒颗粒能根治湿疹吗

消风止痒颗粒一般不能根治湿疹,它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多个方面。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是通过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等功效,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湿疹发生的内在病因和外界诱因。所以,即使服用该药后症状得到缓解,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湿疹仍可能复发。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刘仲荣 主任医师
感冒打喷嚏流鼻涕是风寒还是风热

患者除打喷嚏、流鼻涕外,鼻涕多为清稀色白,常伴有怕冷重、发热轻,则为风寒;若患者打喷嚏、流鼻涕时,鼻涕颜色通常发黄、质地黏稠,则可能是风热。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由人体外感风寒之邪所致。患者除打喷嚏、流鼻涕外,鼻涕多为清稀色白,常伴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咳嗽且痰液清稀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紧。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导致恶寒;肺气失宣,进而出现呼吸道症状

曾科学 主任医师
咳嗽无痰属于风寒还是风热

咳嗽无痰在中医辨证中既可能属风寒,如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情况时;也可能为风热或燥热伤津,如干咳伴咽痛、舌红苔黄等情况。1.风寒咳嗽:多因外感寒邪,肺气闭郁,初期可表现为干咳无痰,伴明显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清涕,舌淡苔白。寒邪束表,津液未伤,故痰少或无痰,但随病程进展可能转为白稀痰。2.风热咳嗽:热邪犯肺,灼伤津液,常见干咳或痰少黏黄,伴发热重、咽红肿痛、口渴、舌红苔黄。若热盛耗津,亦可表现为无痰,但多有咽干、小便黄等热象

曾科学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