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证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和心神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等方面。临床以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活动后加重,畏寒肢冷,精神倦怠,肢体无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苍白等为主要特征。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典型症状
1、心脏症状
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若心阳不足,心脏搏动失常,推动和调控血液稳定运行的作用失常,常见心悸怔忡。活动后耗伤阳气,因此活动后加重。
2、主血脉功能失常
心阳不足,使血脉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失常,壅塞不通,不能正常输送血液,不通则痛,出现心胸憋闷疼痛。脏腑形体官窍得不到濡养,出现怕冷,肢体不温,口唇青紫,肢体乏力等。
3、精神思维活动的异常
心阳不足,接受外界事物和各种刺激并作出反应,进行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机能失常,精神疲倦不振、思维不够活跃,嗜睡等。病情发展
1、心阳虚衰,无力鼓动血脉的运行,易致瘀血内结。
2、心阳虚若阳损及阴,可出现心阴阳两虚证。
3、心阳虚进一步发展,趋向恶化时,阳气暴脱,可出现大汗淋滴、四肢厥冷,脉微弱欲绝等症状。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