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1)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以及磨平锐利的牙尖,除去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义齿,以免经常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
(2)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及时清理口腔中残留的食物。
(3)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咀嚼槟榔,不吃过烫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4)及时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粘膜白斑等疾病。
(5)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查
(1)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有关的某些高发地区人群。
(2)某些特定与职业有关的人群。
(3)高龄(一般指50岁以上)人群。
(4)曾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包括曾进行过器官移植,接受过化疗者)的人群。
(5)已发生过或具有癌前病变的人群。
(6)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瘤家族。
预防主要包括注意口腔卫生,不要吃过热食物,也不要喝过热的水或者饮料。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如果佩戴假牙需要选择合适的,减少摩擦,饮食中尽量精细搭配,不要吃过于硬的食物。避免吸烟喝酒,关注防癌知识宣传,不要吃过多的腌制食品。
儿童面部抽动症可以挂神经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心理科或中医科。1、神经内科:儿童面部抽动症可能与面肌痉挛、局灶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神经内科医生能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手段,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儿科:儿科医生可对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面部抽动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3、神经外科:若面部抽动是由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神经外科医生可进行评估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