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平滑肌瘤
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和常规超声检查,肠镜检查及腹部CT检查,均有提示性和/或特异性作用,小肠平滑肌瘤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肠结核、出血性肠炎、卵巢肿瘤等。因此,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慢性不全性肠梗阻,或腹痛、腹块,尤其是伴有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在排除上消化道及大肠疾病后,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可作为腔外型小肠平滑肌瘤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的依据。

鉴别诊断

1、肠结核

肠结核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进入人体肠道所导致的慢性感染疾病。肠结核的临床表现有右下腹及脐周的腹痛、腹泻或便秘、腹部可触及揉面感的包块、以及盗汗、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同时有肠外结核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腹部CT阳性异常的患者可见腹腔淋巴结钙化、右下腹回盲区肠壁增厚明显、小肠管壁环形增厚伴淋巴结肿大,部分可见腹腔积液,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可与本病相鉴别。

2、急性出血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多由于病菌侵犯肠黏膜,造成肠道黏膜水肿及出血等。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为位于脐周及上腹部的阵发性绞痛。急性出血性肠炎患者肠壁损坏严重,出血量大,甚至并发肠梗阻及黏连,或肠套叠。

3、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在卵巢上的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殖器肿瘤。近几年我国女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可有腹痛,阴道出血,消瘦等表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并与小肠平滑肌瘤相鉴别。

4、小肠转移性平滑肌瘤

虽然绝大多数小肠平滑肌瘤是良性肿瘤,但有一少部分平滑肌瘤其组织形态学虽属良性,而生物学行为却有种植、复发、转移恶性表现,目前临床称之为“转移性平滑肌瘤”。一般认为病理学诊断为小肠平滑肌瘤,但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转移性平滑肌瘤”:年龄在50岁以上者,肿瘤直径≥5cm,肿瘤表面黏膜形成溃疡、出血,肿瘤为多发或形态不规则者,流式细胞术检查DNA含量增高及异倍体率增高,提示恶性生物学行为。在随访中发现有种植、复发、肝转移者则可以确定诊断。当小肠平滑肌瘤难以鉴别良恶性时手术应按恶性处理为妥,尤其是回肠部位的平滑肌瘤。

5、小肠平滑肌肉瘤

小肠平滑瘤和平滑肌肉瘤在影像学上无特征性差异,一般认为肿瘤直径超过6cm须考虑为恶性。另外,如在肝脏、周围淋巴结等出现转移病灶则可明确肿瘤为恶性。

小肠平滑肌瘤的类型

根据肿瘤在肠壁间的部位及其生长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腔内型

最常见,约占65%,肿瘤突入肠腔,其基底多较宽,因不受解剖的限制,有时生长可达较大体积。

2、壁内型

约占15%,肿瘤一般较小,很少超过4cm,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多数在活检或其他开腹手术时偶然发现。

3、腔内外型

约占10%左右,肿瘤向腔内外同时生长,体积常>4cm,因肿瘤膨胀性生长时在肌层受到的抵抗较浆膜或黏膜层为大,可呈哑铃状肿物,故亦称哑铃型。

4、腔外型

肿瘤最少见,仅占8%,多数体积较大,肿瘤中央常有坏死及出血。

疾病相关 更多»
子宫肌瘤和宫颈癌区别

子宫肌瘤和宫颈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的女性。其发生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有关。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腹痛、腰酸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和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小孩小肠疝气做什么手术好点

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选择哪种手术方法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传统疝修补术: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做切口,将疝囊高位结扎,并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但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做小切口,将疝囊高位结扎。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复发率相对较高。-腹腔镜疝修补术:是通过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

黄东生 主任医师
孕妇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在育龄妇女中发生。如果孕妇患有子宫肌瘤,可能会担心对胎儿和自己的健康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孕妇需要接受医生的专业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首先,孕妇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如果子宫肌瘤不大且不引起明显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孕妇暂时观察,定期复查,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如果子宫肌瘤引起了明显的症状,如疼痛、出血等,医生可能会考虑采取治疗措施

江燕萍 主任医师
哺乳期小肠火尿血

哺乳期小肠火尿血是指哺乳期妇女出现的尿血症状,主要与小肠火有关。小肠火是中医的一种说法,通常是指小肠经有热,可引起一系列的热证表现,如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血等。哺乳期妇女由于体内气血旺盛,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引起小肠火。哺乳期小肠火尿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饮食不当:哺乳期妇女如果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或者吃了过多的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桂圆等,可能会导致小肠火,引起尿血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大便
黑便 果酱样大便 柏油便 大便灰白 恶臭便 大便色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