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的病因

本病为感染并殖吸虫所致,其可经口进行传播。并殖吸虫侵入人体后,成虫定居、蚴虫游走及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1、并殖吸虫的种类该病由感染并殖吸虫引起,世界已知并殖吸虫超过50种,其中分布在亚洲最多,达31种。我国已发现28种(含同物异名的种),9种有致病性。在亚洲对人致病的有卫氏、斯氏(四川)、会同、异盘、团山、宫崎、肺生、太平等虫种,还有卫氏并殖吸虫四川变种和伊春变种。其中以卫氏与四川并殖吸虫分布较广泛,感染人数最多,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2、发病机制成虫定居、蚴虫游走及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1)童虫引起的病变囊蚴被吞食后,在小肠上部脱囊,尾蚴随即穿过肠壁进入腹腔脏器间移行,发育为童虫。虫体伸缩活动力强,具有分泌酸性、碱性物质的腺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破坏组织。尾蚴穿过部位肠黏膜、肠壁浆膜及腹膜的炎症与出血,可导致器官组织广泛纤维素性炎症和粘连,并伴有混浊或血性积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数童虫可穿过膈肌游动于胸腔,引起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童虫进入肺可产生窦道,形成囊肿。四川并殖吸虫童虫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较卫氏并殖吸虫更显著,常在寄生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幼虫极少进入肺形成囊肿,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块与渗出性胸膜炎较为多见,也可有肝脏、脊髓等损害。

(2)成虫引起的病变成虫导致的病变范围较大,可固定于某一部位,也可游走于多脏器。卫氏并殖吸虫常固定于肺,或沿疏松组织游走,使病变波及多个脏器。虫体沿颈内动脉经破裂孔进入颅内,侵犯脑组织。产生相互沟通的囊肿,其周围因纤维包膜形成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肿块。虫体多侵犯脑基底结、内囊和视丘,也可侵入侧脑室引起偏瘫或脑疝。

(3)虫卵引起的病变卵可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以及成虫穿行经过的各种组织中。虫卵引起组织反应轻微,虫卵结节无明显坏死,属于机械性或异物刺激型肉芽肿反应。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