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热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取决于进入体内病原体的数量、株别、个体的免疫力以及基础疾病。急性Q热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腰肌和腓肠肌痛等表现;慢性Q热可出现杵状指(趾)、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症状。
典型症状
1、急性Q热
潜伏期2~38天,通常为12~19天,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40℃,体温持续5~14天后下降,有时发热与无热期可交替出现。此外,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腰肌和腓肠肌痛,眼眶、关节、胸部疼痛也时有发生。较少患者可伴肝炎、肺炎,个别有腹泻,或偶见皮疹。
2、慢性Q热
持续或反复发热超过半年,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和肝炎。
(1)心内膜炎:是慢性Q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缺陷,或伴有心脏瓣膜病变、安装了人工心脏瓣膜等。常有明显的杵状指(趾),半数患者有肝脾大,20%患者出现紫癜性皮疹。病程中1/3患者合并动脉栓塞,部分患者伴有贫血和显微镜下血尿。
(2)肝炎:较为常见,可伴发于急性Q热肺炎,也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
并发症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该药物含有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而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等症状
保和丸主要用于治疗胃热相关病症,其功效以消食、导滞主,对胃热引起的食积停滞较为适用,而胃寒者一般不建议使用。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等中药组成,其中山楂消肉食积滞,神曲化酒食陈腐之积,半夏和胃降逆,配合连翘清热散结,整体药性偏凉,适用于饮食不节导致的胃热食积,常见症状如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口臭、大便酸臭或便秘等。胃寒者多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生冷后加重,此时若服用保和丸,其寒凉药性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因此,用药需辨证区分胃热与胃寒,对症使用才能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