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人格障碍)等。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双生子研究显示本病的遗传度约为30%,Noyes等则报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本病的患病风险为19.5%,而正常对照组该风险为3.5%。有关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提示该病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存在关联。
(2)神经生化:基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对焦虑的良好疗效,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苯二氮䓬受体系统是广泛性焦虑的发病基础之一;5-HT1A激动剂治疗焦虑有效,提示5-羟色胺系统在该病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提示GAD患者存在去甲肾上腺素能调节紊乱,如与健康对照相比,GAD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升高。
(3)神经影像:研究显示GAD患者表现出杏仁核体积增加,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GAD患者表现出前额叶皮质活动增强及基底神经节活动降低。
2、心理因素
(1)精神动力性理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生理的紧张状态,起源于未获得解决的潜意识冲突。该理论认为当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对自我造成压抑,而自我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时,便会出现病理性焦虑。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焦虑通过未经修饰的防御机制而被直接地体验到。
(2)认知行为理论:Aeron Beck的认知理论认为焦虑是个体面临危险的一种反应,信息处理的持久歪曲导致对危险的误解和焦虑体验,如果个体具有自主神经系统过度反应的遗传素质,且对以前的神经刺激的焦虑条件化的广泛反应,则会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
3、其他约三分之一的广泛性焦虑患者伴有人格障碍,如依赖型人格障碍、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等,也与焦虑人格特质有关。
你好,针对广泛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常见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三环类、血清素~去甲肾上腺重摄取抑制剂等,入院于神经内科在心理医生的干预下及时采取有效的疏导,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