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蜱虫流行地区旅行或是居住于流行地区的人群应避免暴露,做好防护工作,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可以应用像N-N-二乙基-M-甲苯酰胺(DEET)一类的皮肤防护剂,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2、避免徒手接触野生动物、动物尸体或是为其剥皮等,不要吃不熟的野生动物肉类。
3、对于从事高度危险职业的人群(如兽医)或是居住于疫区的居民,可以进行预防接种,选择减毒活疫苗。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顿坏境,使生活区附近的蜱虫等动物数量减少。
兔热病大多急剧起病,突然出现寒战,继以高热,体温达39~40℃,伴剧烈心痛,乏力,肌肉疼痛和盗汗。热程可持续1~2周,甚至迁延数月。肝脾肿大、有压痛。由于本菌的侵入途径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分为下列类型:胃肠型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钝痛,伴恶心、呕吐、颈、咽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偶致腹膜炎 。眼腺型少见,表现为眼结合膜充血、发痒、流泪、畏光、疼痛、眼睑严重水肿、角膜溃疡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咽腺型病原菌经口侵入,可致扁桃体及周围组织水肿发炎,并有小溃疡形成,偶见灰白色坏死膜,患者咽痛不明显,但可致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汗热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致命性疾病,于1485年至1551年间在英国首次爆发。后来在1508年、1517年、1528年及1551年又分别爆发了四次,且都在英国。最后一次爆发后,汗热病似乎就绝迹了。汗热病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还会大量出汗,衣服和被褥都会被湿透。这些症状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和死亡。目前,对于汗热病的病因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但尚未找到确切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