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可能是由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造成其运化、升清、统血功能的失常。
1、饮食因素
(1)饮食不节制或不规律都会影响脾脏,导致脾虚。
(2)过食生冷,易损伤脾阳,使得中焦阳气温煦功能减弱,出现阳虚。
2、生活方式
劳倦过度,如超负荷工作,不断耗损人体气血,脾脏得不到充足的养护,导致脾虚。
3、精神因素
长期思虑太多,精神抑郁,可影响食欲,使得脾脏得不到充足的水谷精微的养护,导致脾虚。
4、生理因素
(1)先天因素:部分患者先天体弱或脾虚。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气血慢慢不再充足,出现脾虚。
5、疾病因素
(1)如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使得脾气不断损伤,清阳下陷,造成脾虚气陷。
(2)久病之后,邪气耗伤正气,正气虚弱,使得整个机体虚弱,故而脾虚。
6、其他
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可损伤脾气,导致清阳下陷,则容易造成脾虚气陷。
脾虚,是中医病症名词。指脾的阳气虚弱或者脾的气机不畅,造成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或衰弱。常见的有脾阳虚,脾虚的病因有以下几点:
1.先天不足,肾气亏损。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肾气与肾阳为先天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肾气亏损与命门火衰为一身之根本,先天不足则不能温煦肢体和脏腑,一身之气亏虚,均会出现手足不温、怕冷、大便稀、小便清长的阳虚表现。
2.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禀赋虚弱,正气不足。脾是水谷精微运化的重要脏腑,脾虚往往是因为日常生活起居不规律、冒风淋雨感受寒邪、过度使用电扇空调、贪凉露宿、或过度劳累从而损伤体内阳气。
3.七情过极。怒、喜、思...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