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
脾虚的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脾虚的具体证型不同,其治法用药也有所差异。如脾气虚主要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脾虚气陷主要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阳虚主要是健脾温阳;脾不统血主要是益气补血。

药物治疗

1、脾气虚

(1)方药: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等。

2、脾虚气陷

(1)方药:补中益气汤等。

(2)常用药物:黄芪、人参、甘草、当归、白术、升麻、柴胡、橘皮等。

3、脾阳虚

(1)方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2)常用药物:人参、干姜、甘草、白术、附子等。

4、脾不统血

(1)方药:归脾汤等。

(2)常用药物: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等。

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医生可用毫针针刺或艾灸熏熨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建里、内关、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配穴。

2、推拿

主要沿胃经和脾经的循行进行按摩。可点按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3、其他

拔罐、刮痧等疗法对改善脾阳虚有一定的效果,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相关解析
董增胜 主治医师

中医科 日照市中医医院

身体脾虚怎么调理

脾胃虚弱可以通过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调理。中药方面黄芪、茯苓、当归、黄柏、甘草等中药,可以健脾养胃,具体的用药还是要根据医生开具的为主,方剂可以选用健脾丸、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等进行合理的日常应用;也可以通过针刺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改善脾胃虚弱。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运动有助于脾胃健康。

观看语音
曾锐祥 主治医师

胸痛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

脾虚腹胀怎么调理

首先对于脾虚腹胀的患者来说,可以根据相关的症状与以对症的药物治疗,像中药中成药,对于脾虚腹胀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像五味异功散,参苓白术散,香砂枳术丸都对于缓解脾虚腹胀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避免脾虚腹胀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另外,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保证情绪的平和,不要经常情绪暴躁,易怒,这些都有利于脾虚腹胀症状的缓解。

观看文章
徐碧云 主治医师

睡眠障碍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肝郁脾虚如何恢复正常

肝郁脾虚最主要的是肝郁,肝郁可能是病因,同时夹杂着脾虚的一个情况。最主要在疏肝理气的情况之下兼顾着脾虚,可以怎么做,可以在运动上多做一些拉伸的运动,然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氧的运动。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因为生冷的食物可能会损害脾胃。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像太子参或者人参、黄芪这类健脾补气的药,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像,佛手、玫瑰花、橘子,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第三个可以吃一些,像逍遥散这样的一个中成药。第四步不行的可能就要到医院里面进行诊治。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脾虚先治肝还是先调脾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曾科学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咳嗽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肺气肿 肺积水 肺脓肿
虚证
肾阴虚 肺阴虚 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 脾阴虚 胃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