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病因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病因复杂,包括感染诱导、遗传、药物及治疗和其他疾病继发等。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是由分泌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以及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

基本病因

1、感染因素

感染是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病的首要因素,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志贺毒素最常见。

2、遗传因素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包括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遗传病例。

3、药物及治疗因素

包括抗排异药物如环孢素A及他克莫司,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此外,口服避孕药物、奎宁、注射CD3单克隆抗体及放射线照射治疗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4、其他疾病继发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干燥综合征、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等。某些肿瘤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生也有关。妊娠、实体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后也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5、原因不明

部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病原因不明。

危险因素

1、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5岁的儿童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2、家族中有人得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人群,发病风险较大。

3、居住农村,或以畜牧为业的人群,发病风险较大。

4、有不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喜食生食的人,发病风险较大。

5、居住在高温、潮湿、经常下雨环境下的人,发病风险较大。

6、患有能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或微血管损伤的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或妊娠期的妇女,发病风险较大。

7、长期服用细胞毒药物、化疗药物、接受放疗的患者,发病风险较大。

诱发因素

感染为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常见诱因,见于50%-80%的患儿,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是胃肠炎。因此不能单凭是否有腹泻排出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相关解析
吴际 副主任医师

肾内风湿免疫科 开封市中心医院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尿毒综合征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抗内皮细胞抗体、药物和多种毒素等,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通常表现为身体乏、恶心、呕吐、腹泻、黄疸、腰背部酸痛、少尿或无尿等症状,可通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考虑肾脏移植的方式来改善症状。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腕管综合征拖久了会怎样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拖延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手部麻木与疼痛、手部肌肉萎缩、神经受损、影响睡眠质量等。1、手部麻木与疼痛: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手部麻木和疼痛,特别是拇指、食指和中指。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麻木和疼痛感可能会越来越强烈,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2、手部肌肉萎缩:长期拖延治疗,腕管综合征可能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手指无力、抓握困难等症状。3、神经受损: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

王健 主任医师
肌酐多少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当肌酐超过707μmol/L时,可能提示尿毒症。这是因为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肌酐无法有效排出,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达到一定数值后即提示尿毒症。肌酐超过707μmol/L通常意味着肾功能已严重丧失,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有效过滤血液中的肌酐,但当肾功能下降至正常水平的15%以下时,肌酐排泄能力显著减弱,导致血肌酐水平急剧升高

杨光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肾病
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IgA肾炎 急进性肾炎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尿液
肾结石 肾积水 肾衰竭 慢性肾炎 肾癌 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