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热
鼠咬热的症状

鼠咬伤后约1%~10%的人会出现鼠咬热病原体感染症状。小螺菌鼠咬热和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的症状不同。小螺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等;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红肿疼痛等。

典型症状

1、小螺菌鼠咬热

(1)潜伏期2~3周,长者可达4个月左右。鼠咬后伤口如无继发感染,可于数日内暂时愈合。

(2)经潜伏期后(多在1~4周后),急骤发病。原已愈合的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以及坏死,其上覆以黑痂,脱痂后成为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质韧,并有压痛,但不粘连。

(3)全身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迅速上升至40℃左右。发热类型多为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体温的现象),发热持续3~5日后,于1~2天内在大汗中体温急剧降至正常。

(4)严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脾常肿大,肝亦可触及。

(5)全身症状可于热退后随之消失。经3~9日间歇期后,体温又复上升,毒血症症状又重新出现,局部伤口及淋巴结肿大也常增剧。此种发热、退热常出现6~8次,共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达1年以上,但多在2月内发热消失,临床症状逐次减轻,之后趋于痊愈。临床上有发作1~2次的顿挫型和多次发作的迁延型。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1)潜伏期为3~21天,一般为2~3日。咬伤处很快愈合,无硬结样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亦无明显肿大。

(2)潜伏期后多表现为突起高热,发热类型呈间歇热(体温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后又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如此反复发作的现象)或不规则热(体温升高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于2~3日后缓解,但又迅速上升而呈马鞍形。复发少见。

(3)75%患者于病程1~3日出现皮疹,一般为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也可表现为瘀点、瘀斑,偶成脓疮。手掌以及足底也可有皮疹。皮疹可持续1~3周,大约20%疹退后出现脱屑。

(4)约50%~70%患者在病后2周,可出现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是本病特征,以大关节多见,非游走性,可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常多个关节同时或相继受累,如膝、踝、腰、手掌、肘、肩关节等。

(5)婴幼儿患者以腹泻以及体重减轻较多见。

伴随症状

1、小螺菌鼠咬热

(1)常伴有淋巴管炎,在皮肤表面可出现红线。

(2)高热时常伴有头痛、乏力、出汗、肌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3)可伴见全身皮疹,桃红色,多有痒感。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高热时可伴有寒战、呕吐、头痛、剧烈背痛、关节酸痛等毒血症症状。

并发症

1、小螺菌鼠咬热常见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小螺菌鼠咬热多次发作的迁延型常伴有肾炎、肝炎、心肌炎、脑膜炎和贫血等并发症。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患者可能于急性期并发支气管肺炎,也可有肝脓肿、脾脓肿、皮肤脓肿形成和脑炎、胰腺炎、腮腺炎、前列腺炎等。婴幼儿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在原有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少数未经治疗者可伴发贫血。

疾病相关 更多»
被仓鼠咬出血没有处理会有事吗

被仓鼠咬出血没有处理可能引发感染或传播疾病,建议立即清洗消毒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被仓鼠咬出血后,若未及时处理,确实存在潜在风险。仓鼠口腔中携带多种细菌,咬伤后细菌可能侵入伤口,导致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化脓等症状。虽然仓鼠传播狂犬病的概率极低,但理论上仍可能携带其他病毒,对免疫力低下者构成威胁。此外,若伤口较深且污染严重,还可能增加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风险。因此,被咬后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怀孕可以喝热可可吗

怀孕期间适量饮用热可可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并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热可可是一种由可可粉和热牛奶或水混合而成的饮品。可可粉富含抗氧化剂和矿物质,如镁和铁,有助于补充孕期妇女的营养需求。此外,深色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成分还被认为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和情绪状态。然而,怀孕期间饮食需谨慎,包括饮用热可可。尽管热可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也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增加流产的风险,影响胎儿的发育或出生体重。因此,专家普遍建议孕妇限制咖啡因的摄入量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