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性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以及特定恐惧,目前的研究认为本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个人性格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恐惧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并且有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社交焦虑障碍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遗传度为30%~65%。
2、神经生物学因素
恐怖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可能与大脑中某些组织有关,如杏仁核。并且在临床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提示社交焦虑障碍与5-羟色胺功能异常相关。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还发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存在功能异常。
3、个人性格原因
部分人认为患者病前性格为胆小、羞怯、被动、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有强迫倾向等。自小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易发生恐惧症。
4、心理社会因素
(1)场所恐惧障碍:场所恐惧症常起源于自发的惊恐发作,并且惊恐发作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对应的联系,并形成条件反射,患者会逐渐的开始回避,这种症状的持续存在会导致患者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产生焦虑。
(2)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家庭的负面影响有关,如童年期的过度保护、忽视和虐待行为、被过分控制或批评、父母婚姻不和、没有学会亲密关系、学校表现不佳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常常对社交有认知扭曲,长期习惯用消极、悲观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事件。
(3)特定恐惧症: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特定恐惧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被投射或被转换到了一个现实中的物体,当患者面对这个物体时则会出现焦虑,但是可以通过回避这个特定物体来避免焦虑。行为学理论则认为特定恐惧是患者将自己的创伤性经历与某样物体相结合而获得的条件反射。
要想预防恐怖性焦虑障碍的这个情况,那么要尽量的避免自己在一些比较黑的屋子里,或者是一个人待在房子里面,或者是进入一些心理方面的治疗来进行解开心结,正确的去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要通过自己所学的一些知识正确的去理解,这样才能够彻底的去改变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