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龙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淮北市人民医院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肝脏受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这是由于所有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来进行代谢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肝脏外部轮廓发生改变,表现不光滑,左右肝脏严重失调、有胆汁淤积以及胆色素的沉淀、肝实质密度异常等。
当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特别是,两种或多种药物的不适当组合将导致某些肝细胞坏死,并伴有厌食、肝脏不适、腹胀、恶心、疲劳、失眠等症状。在实验室检查中,最早和最常见的是血清转氨酶、黄疸和胆红素的升高。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与急性病毒性肝炎非常相似。如果患者不注意用药,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