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狭窄
肛管狭窄的诊断

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本病,诊断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病理检查等,还会注意排除肛裂、肛管鳞状细胞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肛周炎症、外伤、手术或肛内注射、药物腐蚀等病史。

2、症状

长期便秘、排便不畅、粪条细扁、肛门疼痛、肛门周围常有粘液等。

3、体征

指诊肛门,肛管变狭小,一个食指不能顺利通过,或勒指感特别明显,并可扪及肛门和肛管较硬的瘢痕或肿物。

鉴别诊断

1、肛裂

肛管狭窄的患者由于肛管瘢痕增生,使皮肤失去弹性,大便通过时撕裂皮肤而形成裂口,易与肛裂相混。局部检查时可见,肛裂之裂口较深,周围皮肤弹性正常,而肛管狭窄所致之裂口较浅,周围皮肤弹性较差,肛管狭窄,鉴别较容易。

2、肛管鳞状细胞癌

与肛管狭窄的临床表现相近,可通过病理学检查鉴别。

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也能引起肛管狭窄,其表现与肛门狭窄近似,但其有冶游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弗莱氏试验阳性,以资鉴别。

肛管狭窄的类型

1、根据良恶性的分类

可分为良性肛管狭窄和恶性肛管狭窄。除癌症肿块阻塞肛管所致狭窄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肛门直肠狭窄均为良性狭窄。良性肛管狭窄主要分为先天性狭窄、痉挛性狭窄、炎症性狭窄及医源性狭窄。

2、根据发生时间的分类

可分为先天性肛管狭窄和后天性肛管狭窄。先天性肛管狭窄可发生在新生儿,后天性肛管狭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

疾病相关 更多»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怎么办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是指在冠心病介入手术后,原先狭窄的血管再次出现狭窄或闭塞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内,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首先,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以确定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选择再次进行介入手术或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治疗再狭窄的血管。介入手术常常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通过扩张血管和支撑血管壁来缓解血管再次狭窄的情况

赵士超 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便血
直肠癌 肛裂 内痔 外痔 直肠脱垂 肠息肉
便秘
肠梗阻 肠胃炎 结肠癌 大肠癌 直肠脱垂 十二指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