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应包括判断病因、观察临床表现、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评估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

诊断依据

1、判断病因从病史中可以找到出血、液体丢失(显性或非显性)的证据和相关原因。对非显性的液体丢失,及时识别病因至关重要。

2、观察临床表现烦躁不安、焦虑、皮肤苍白、出冷汗,进而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症状,以及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出血以及少尿(尿量<0.5ml/(kg·h))、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3、血流动力学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减少(<20mmHg)、心率>100次/分、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等。

4、实验室检查如乳酸浓度升高、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降低、尿比重或尿渗透压升高。

鉴别诊断

1、感染性休克二者都是由于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但是感染性休克有明确的感染病灶,如烧伤、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等。而低血容量性休克则为失血失液的病史。有关的化验和辅助检查可帮助诊断感染的原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酸中毒、胆道疾病可显示高胆红素血症、血培养阳性率可达50%~70%,感染部位可检出病原菌和大量脓细胞,以此作为鉴别。

2、心源性休克二者均有烦躁不安、皮肤苍白等症状,但是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心输出量锐减,静脉回流障碍,微循环障碍甚至衰竭而发生的休克,有心脏病病史或导致心脏受压的病史,经X光、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和酶谱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关解析
李方方 主治医师

血液内科 开封市中心医院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常规

低血容量性休克,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血液里面细胞成分的减少,而导致不能足够的供应身体的各个器官而导致的休克。所以血常规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情况,比如最主要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都会出现减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给患者补充血液或者是带血浆平衡盐溶液等。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想知道自己真的是熊猫血吗

“熊猫血”是对稀有血型的一种俗称,特别是指Rh血型系统中的Rh阴性血。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Rh阳性者约占99.7%,Rh阴性者仅占0.3%,这使得Rh阴性血十分罕见,如同国宝大熊猫一样稀少,因此得名“熊猫血”。若想要确认自己是否为熊猫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基因检测:这是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血液样本进行Rh因子检测,确定血型中是否含有Rh抗原。2.家族史:若家族中有已知为熊猫血的亲属,那么个人也可能继承此特征。3.献血或医疗记录:过去的献血或医疗报告中通常会标注个人的Rh血型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中毒
马钱子中毒 吗啡类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 半夏中毒 苯海拉明中毒 吡唑酮类中毒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