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不同临床类型虽各有其相应的突出表现,但经医学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或虽有躯体症状存在,却与其症状的持续和严重程度很不相称。患者对其躯体疾病深感关注和痛苦,社会功能常受到损害。有证据表明,其躯体症状的发生、持续和加剧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可考虑相应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有许多躯体症状没法用医学解释,或这些不适体验要比存在的病理改变可引起的(这点必须是由本身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所决定的)要严重得多。
2、过分地关心躯体疾病。
3、各种医学检查均为阴性,临床上找不到与患者倍感痛苦的躯体症状相应的阳性检查证据。
4、尽管屡次检查未见器质性病症,仍有频繁的就医史。
5、坚持不顾医师说明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异常的劝告。患者仍坚持相信有一种严重疾病存在,并表现出症状。具备这两个条件,应怀疑疑病障碍。
鉴别诊断
主要是各种类型躯体形式障碍的鉴别。其中躯体化障碍和疑病障碍还需要做以下鉴别。
1、躯体化障碍的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患者有主诉多、症状变化多、累及的器官多等特点,常常难用某种内科疾病进行一元化的解释。但是,与躯体疾病的鉴别主要取决于躯体疾病的特殊体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当然,躯体化障碍患者对躯体疾病并无天然免疫的能力,完全可能集躯体化障碍与躯体疾病于一身。这种情况下,往往易将内科疾病漏诊,尤其是在内科疾病的症状尚未充分表现时。长期患躯体化障碍的患者与其同龄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发生其他独立的躯体疾病,如果患者躯体主诉的重点和稳定性发生转化,这提示可能的躯体疾病,应考虑进一步检查和排除。
(2)抑郁障碍:躯体化障碍通常伴以程度不等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如果抑郁和焦虑本身在严重度和持续时间上不足以诊断,则不需分开诊断。40岁以后发病的多种躯体症状可能是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
(3)疑病障碍:躯体化障碍患者关注的重点是症状本身及症状的个别影响;而在疑病障碍,注意更多地指向潜在进行性的严重疾病过程及其致残后果。疑病障碍患者倾向于要求进行检查以确定或证实潜在疾病的性质,而躯体化障碍患者要求治疗以消除症状。在躯体化障碍中,常有药物过度使用,同时也存在长期不遵医嘱的情况;而疑病障碍患者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4)妄想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躯体妄想、抑郁障碍中的疑病妄想):妄想障碍最典型的表现是信念具有怪异性质,躯体症状较少,较为恒定。
(5)短期存在的(如不足2年)和不太显著的症状模式最好归于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2、疑病障碍的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在临床上,躯体疾病继发疑病症状的情况较为多见。有研究显示,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常有一种夸大症状的趋势,使得躯体症状与疑病症状的区分颇为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2)躯体化障碍:疑病障碍患者注意的重点是疾病本身及其将来的后果;在躯体化障碍中,重点放在个别的症状上。此外,疑病障碍的先占观念仅涉及一种或两种躯体疾病,患者诉及的病名前后一致,而在躯体化障碍,诉及的疾病数量较多,且经常变化。疑病障碍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也没有特殊的家庭特点。
(3)抑郁障碍:如果抑郁症状特别突出并先于疑病观念出现,抑郁障碍可能为原发。疾病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觉得生活痛苦、厌倦、疲劳,也可伴有疑病症状,但根据症状的主次及其出现的先后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
(4)精神分裂症:疑病障碍患者的信念与精神分裂症的躯体妄想固定程度不同,如果患者坚信他或她外观令人不快或躯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应归于妄想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出现疑病观念,并可发展成为疑病妄想。疑病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虽与现实不符,患者却坚信不疑,并常常与被害妄想相纠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疑病症状表现古怪,如感觉到口腔内充满了头发或半边脑子已融化成水,其内容可变化不定,且无求治要求。此外,精神分裂症一般还存在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病后明显人格改变、无自知力等。
(5)焦虑和惊恐障碍:焦虑时的躯体症状有时被患者解释为严重躯体疾病的征象,但在这些障碍中,患者通常能因给出生理学解释而放心,不再认为自己患有躯体疾病。
在ICD-10中,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其他躯体形式障碍及未特定的躯体形式障碍等。
躯体形式障碍的最常见的表现是包括身体乏力,容易发抖,心慌,头晕,肠胃功能紊乱,头疼等表现,这个多见于比较严重的一些心理神经症,比如说焦虑症,疑病症,或者是抑郁心境等,你目前的情况应该先去医院明确的检查一下具体的神经症类型然后对症的采取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
MDS指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分别有病因、病程进展速度、骨髓造血功能、血细胞减少特点、治疗方法等。1、病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由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因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2、病程进展速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进展速度不一,部分可持续数年,且存在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可快可慢,但多数在1年内进展,急性再障病情尤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