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包括了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自主功能紊乱、疼痛障碍等。

典型症状

1、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特点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精神障碍。症状可涉及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打嗝、腹痛、泛酸、呕吐、恶心等,常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

(1)胃肠道症状,如胃部灼热感、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等。

(2)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窘迫、胸闷等。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4)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骚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

2、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如果躯体主诉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持续性,但又不足以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临床相,则应考虑本诊断。例如,不存在戏剧性的有力的主诉形式,主诉的症状相对较少,或完全不伴发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假定的心理原因的根据可有可无,但籍以作出精神科诊断的症状必须没有躯体基础。包括未分化的心身障碍。

3、疑病障碍

本病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先占观念,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进行性的躯体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主诉与症状可只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可涉及全身。症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对症状的感知极为具体,描述鲜明、逼真,表现为定位清楚的病感,如肝脏肿胀的感觉,胃肠扭转的体验,脑部充血的感受、咽喉异物堵塞感等。有的患者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的病感,性质模糊,难以言表,只认为自己体虚有病,状态不佳。

4、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

患者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具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紧束感。经检查均不能证明这些症状确系相关的器官或系统发生障碍所致。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非特异性的症状上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这三者的结合。

5、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特点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以持续、严重的疼痛为主的精神障碍。情绪冲突或社会心理因素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患者自诉疼痛剧烈,但可能缺少器质性疼痛时所伴有的那些生理反应。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主诉最多的是头痛、腰背痛及不典型的面部疼痛。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常常变化,镇痛剂、镇静剂往往无效,而抗抑郁剂可能获得意外的疗效。病程迁延,通常会持续6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常见有肿胀感,皮肤蚁行感以及感觉异常(脸刺感和(或)麻木感)等症状。此外,以下障碍也属本类:

(1)“癔症球”(咽喉部哽咽感引起吞咽困难)以及其他形式的吞咽困难。

(2)心因性斜颈及其他痉挛性障碍(不包括Tourett综合征)。

(3)心因性瘙痒症(不包括特殊皮肤损害,如斑秃、皮炎、湿疹或心因性等麻疹)。

(4)心因性痛经(不包括性交疼痛和性冷淡)。

(5)磨牙。

并发症

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等。

相关解析
庞吉成 主治医师

心理咨询科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的最常见的表现是包括身体乏力,容易发抖,心慌,头晕,肠胃功能紊乱,头疼等表现,这个多见于比较严重的一些心理神经症,比如说焦虑症,疑病症,或者是抑郁心境等,你目前的情况应该先去医院明确的检查一下具体的神经症类型然后对症的采取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前列腺炎引起性功能障碍多久恢复

若是轻度前列腺炎引起的性功能障碍,通常在积极治疗前列腺炎1-3个月后性功能障碍症状会有所改善;对于部分严重患者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完全恢复。如果前列腺炎症状较轻,对性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例如,患者仅出现轻微的尿频、尿急,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数量较少。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如使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久坐、规律性生活等,可能在1-2个月内前列腺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性功能障碍也会随之逐渐改善,通常2-3个月可基本恢复正常

杨文涛 主任医师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区别

MDS指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分别有病因、病程进展速度、骨髓造血功能、血细胞减少特点、治疗方法等。1、病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由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因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2、病程进展速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进展速度不一,部分可持续数年,且存在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可快可慢,但多数在1年内进展,急性再障病情尤为迅速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双相障碍是个重病吗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与社交,但绝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治疗与有效管理,患者完全有望恢复稳定的生活状态。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情绪波动,患者会在躁狂与抑郁两种极端情绪间反复切换。躁狂期时,患者可能极度兴奋、行为冲动,甚至睡眠大幅减少;而抑郁期则可能深陷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产生自杀意念。这种情绪剧烈波动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风险。此外,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需长期治疗与管理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恋童癖 淫语癖 鸡奸癖 口淫癖 性洁癖 被动鸡好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