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日常远离相关变应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同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皮损缓解、消退。
药物治疗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1、抗组胺药物
(1)一代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具有中枢镇静、抗胆碱能等不良反应。
(2)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此类药物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有助于缓解炎症,减轻肿胀、发红和瘙痒等不适;如有严重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使用该类药物还可迅速缓解症状,避免不良情况发生。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免疫抑制剂
若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效果不佳,可适当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等。
4、其他药物
局部外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也有助于缓解瘙痒等不适症状。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肺、脾、肾虚损,外感风寒、异气等引起,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辛芩颗粒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白术可益气固表,桂枝、细辛能温阳散寒,黄芩可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可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