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血小板综合征
巨血小板综合征的诊断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家族史或临床表现,如鼻出血、皮肤瘀斑、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出血病史。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常规、骨髓检查、出血时间、出凝血检查、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等,综合分析,并排除灰色血小板综合征,以及Epstein综合征和May-Hegglin异常,方可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史和幼年发病史。

2、临床症状

(1)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女性月经过多、少数重者可有关节、内脏和颅内出血。

(2)肝、脾一般不肿大。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伴巨大血小板。

(2)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不佳。

(3)血小板聚集试验对瑞斯托霉素的聚集性明显降低,对其他诱聚剂基本正常。

(4)血小板膜蛋白Ib降低或缺乏。

鉴别诊断

1、灰色血小板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图片血小板呈苍白、影形、卵圆形的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膜蛋白正常,但血小板α颗粒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检查可鉴别二者。

2、Epstein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伴肾炎及神经性耳聋,出血时间延长,有些患者对胶原和肾上腺素反应异常。

3、May-Hegglin异常(杜尔小体白细胞异常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可有血小板增大伴不同程度血小板臧少,特征性表现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内含有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嗜碱性包含体(Dohle小体),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膜糖蛋白正常,出血症状较少见。

疾病相关 更多»
腕管综合征拖久了会怎样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拖延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手部麻木与疼痛、手部肌肉萎缩、神经受损、影响睡眠质量等。1、手部麻木与疼痛: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手部麻木和疼痛,特别是拇指、食指和中指。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麻木和疼痛感可能会越来越强烈,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2、手部肌肉萎缩:长期拖延治疗,腕管综合征可能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手指无力、抓握困难等症状。3、神经受损: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

王健 主任医师
正常血小板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正常的止血和凝血功能至关重要,通常正常值为(100~300)×10^9/L。如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存在某些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在(100~300)×10^9/L之间。作为血液检查的关键指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当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而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是什么原因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因素导致,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方法改善。一、非疾病因素生理性因素如女性在经期或妊娠期,由于血液稀释效应,可能导致大血小板比率偏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休息等方式改善。二、疾病因素1、再生障碍性贫血: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包括大血小板。可遵医嘱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可以再生吗

血小板确实具备再生能力,这是人体血液系统自我修复机制的关键部分。在健康状态下,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会持续分裂,产生新的血小板,以维持血液中血小板的动态平衡。血小板的再生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控。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骨髓会加速巨核细胞的分裂和成熟,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然而,这一过程也可能受到疾病、药物、营养不良或放射线暴露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可能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进而影响血小板的再生。因此,血小板的再生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个体健康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