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的,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无症状者,推荐定期检查,不予化疗。当病情进展至出现临床症状,应采用单药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辅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一般治疗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充足睡眠,多休息,注意保暖。

药物治疗

1、烷化剂

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可使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抗肿瘤活性强。常用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烷化剂有苯达莫司汀、苯丁酸氮芥、米尔法兰和环磷酰胺等,既可以单用,也可与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2、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为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或者影响核酸的转录过程,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常用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核苷类似物有氟达拉滨、克拉屈滨。

3、抗CD20抗体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淋巴浆细胞广泛表达CD20,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的单克隆嵌合抗体。

4、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原代浆细胞发生凋亡。

5、新药治疗

依鲁替尼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信号通路抑制剂,髓样分化因子88基因突变激活的BTK对B淋巴细胞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依鲁替尼可有效抑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异常增殖的B淋巴细胞。

手术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

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可先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再输入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对于适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烷化剂或核苷类似物。

2、其他

需要对症处理的手术治疗(如脏器切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放化疗

1、化学免疫治疗方案

化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是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主要手段,联合了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或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往往能够起到持久的疗效。

2、非干细胞毒性方案

包括利妥昔单抗单药、硼替佐米±(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沙利度胺±利妥昔单抗、阿伦单抗、依鲁替尼等。

3、干细胞毒性/高转化风险方案

包括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利妥昔单抗、苯丁酸氮芥、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等。

其他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高黏滞综合征患者可先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后需要立刻开始系统治疗。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
前白蛋白低多少算严重

前白蛋白低于100mg/L通常算严重,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也需警惕,数值越低提示病情越重。前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功能损伤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其水平降低常与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肾炎等疾病相关。前白蛋白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年龄而异。成人正常值为280-360mg/L,若低于此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可能显著降低,甚至接近零,表明肝细胞合成功能严重受损

涂鸣汉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