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的症状

本病最常累及皮肤,多为肢端出现的可触性紫癜,严重者可出现皮肤黏膜溃疡甚至肢端坏疽,寒冷、情绪紧张,久坐或久站可诱发;还可出现雷诺现象(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手指或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现象)、关节痛、关节炎、周围神经病变、肝大、脾大、淋巴结病变;肾受累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典型症状

1、皮肤血管性紫癜

是各型中最常见的损害。在混合型中紫癜主要发生于下肢,也可累及身体较高部位,一般不侵犯面部和躯干部,紫癜可以自发产生,并可因寒冷和长期坐立而诱发,损害可以是出血性丘疹或斑丘疹,少数患者可出现梗死、溃疡、血痂。I型冷球蛋白血症中的紫癜也主要发生于下肢,但累及头部、躯干和黏膜的机会更大,主要的损害为非炎症性紫癜,并且更容易发生梗死和溃疡。患者还可出现一些其他皮肤表现。包括雷诺现象、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及肢端溃疡和坏疽等。

2、肾脏

有8%~58%的患者可出现肾脏受累,主要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包括舒张期高血压、水肿、血尿、蛋白尿等,另外也可表现为单纯性的蛋白尿、血尿或肾病综合征,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功不全。出现肾脏累及的病死率高于不伴有肾脏累及的患者。

3、关节

7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关节痛,可累及大小关节,少数情况下关节病变可导致畸形。

4、其他

有7%~31%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累及,在混合型中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麻木,也可出现运动障碍,往往对称性自远端开始渐渐进展,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少见。患者还出现肝脾肿大和肝功异常,有些患者伴有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肠系膜血管受累可表现为急腹症,累及腹部可出现急腹症,累及肺部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会伴有乏力、发热等症状。

并发症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相关解析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病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有哪些症状?

冷球蛋白血症如果对肾脏造成了损害,那么首先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加重之后就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肾脏功能,肾脏功能下降,身体就没办法正常的代谢,这些毒素不能排出体外,还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身体浮肿或者是经常腰痛,还有可能会有肾虚疼痛。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抑郁症吗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一般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在缓解抑郁伴随的焦虑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请注意,其疗效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差异,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作为一种抗焦虑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辅助作用。它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脑内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紧张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刘赟 副主任医师
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区别

恐艾症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的区别分别有病理机制、症状、检测指标等,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自身可能出现的情况。1、病理机制:恐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个体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将正常现象误解为艾滋病的症状,从而产生过度担忧和恐慌的情绪。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CD4+T细胞,导致免疫调节障碍和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白血病吃什么好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以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支持治疗和恢复。同时,药物使用也需谨慎,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以及补血药物。一、食物方面1.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类、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修复组织和增强免疫力。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优质蛋白可提高机体抵抗力。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和水果(橙子、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等抗氧化物质。抗氧化物质可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增强免疫功能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白蛋白
白蛋白

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由肝脏合成,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

补体C3
补体C3

补体C3常指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3是人体血清中含量较高的一种补

总蛋白
总蛋白

总蛋白一般是指血清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超过90%的血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