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冷球蛋白血症的治疗要根据冷球蛋白血症类型及病情轻重来决定,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对于需要治疗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如浆细胞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病等),然后治疗原发病。
对因治疗
在丙型病毒(HCV)肝炎所致冷球蛋白血症时,应努力根除HCV,可使用α-干扰素和三唑核苷联合治疗,在大多数患者中可以根除HCV感染。
一般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严重损害,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寒冷。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轻中度紫癜、虚弱、关节痛、关节炎及周围感觉神经病患者,采用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对控制发热、皮损、关节痛有不同程度疗效,其疗程应短,临床症状缓解后即可减量,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进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由于该药可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治疗前应确定疾病不是感染因素所致。
2、免疫抑制剂
可选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控制血管炎症。此类药物也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使用前需要排除感染因素导致本病。
3、利妥昔单抗
随着病期延长,部分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的B淋巴细胞增殖能从HCV感染依赖性变成不依赖,这些患者应在抗病毒治疗同时,应用利妥昔单抗来拮抗B淋巴细胞增生。注意合并乙肝患者慎用。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特别是双重血浆置换,可有效去除冷球蛋白。冷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血浆置换大部分用于中到重度活动性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病变、关节痛和(或)溃疡性紫癜的患者。血浆置换可与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单独或同时应用于冷球蛋白血症的诱导和维持治疗。已有临床研究显示,联合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较单用免疫抑制药物可更好地获得临床缓解。治疗时体外循环部分应注意保暖。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