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诊断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400×109/L,不管其有无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医生还会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PV患者也会出血同血小板增多症一样出现脾大、出血、血栓形成等表现,且血小板功能降低,血象红细胞和且血象和骨髓也都存在巨核细胞碎片和增生。但PV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等,且血象存在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升高,骨髓有红系增生。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临床以巨脾为表现,骨髓常干抽,活检证实骨髓纤维化。PMF外周血可见少量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可发现泪滴状红细胞,可与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脾大见于90%的CML患者,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常见乏力、疲劳,可通过细胞遗传学检查PH染色体阳性与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患者也会出现乏力、疲劳等临床表现,骨髓象也有巨核细胞增多,但是骨髓通常表现为病态造血。

血小板增多症的类型

临床上将血小板增多症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和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AT)。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也称为出血性、真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的一种。

2、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

又名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不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或骨髓增生异常疾病情况下出现的血小板增多。

3、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AT)

是指确诊为慢性骨髓增殖或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的血小板增多。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血液细胞学的基本方法,具有经济、快捷、不增加患者痛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是一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指的是血液流动时,包括血浆以及所有血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