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当血清总胆红素(TSB)<257umol/L(15mg/d)时,可继续母乳喂养,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率。

当血清总胆红素(TSB)>257umol/L(15mg/d)时,应暂停母乳喂养3-5天,改人工喂养。

2、药物治疗

患儿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3、其他治疗

当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20mg/d)时,可给予光疗。通过使用光疗灯、光疗箱等设备照射皮肤,可使患儿皮肤黄疸消退。

相关解析
周群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科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母乳性黄疸反复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反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几天。然后复查胆红素,了解黄疸的情况。母乳性黄疸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就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必要时还需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主要是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另外还需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定期复查经皮测胆红素或血清胆红素。平时还需要加强护理,降低发生疾病。

观看语音
谢红霞 主任医师

儿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母乳喂养后出现的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3至4周,并在第二个月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可以延长到10周后自然退却,一般情况下无溶血或贫血的表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发生率也在逐年的增高,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也应引起重视。

一、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1、当明确母乳性黄疸时,不建议停止母乳,可以少量进餐,同时服用抗黄中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促进尿液排泄。

2、如果患者胆红素的水平超过15mg/dl时,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并观察。

3、...

观看文章
疾病相关 更多»
频繁室性早博胸闷气短怎么回事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赵士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