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表现和发病过程,结合体格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乳腺X线检查、超声或磁共振(MRI)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乳腺癌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史询问中,医生会询问患者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卵巢癌等)、乳腺病史、月经初潮或绝经时间、生育史等。在诊断中,需排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疾病。
诊断依据
完善的诊断除确定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外,还需记录疾病发展程度及范围,以便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因此需有统一的分期方法。分期方法有很多,现在多数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肿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
1、TNM分期法
(1)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原发肿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T1:肿瘤长径≤2cm。T2:肿瘤长径≥2cm,≤5cm。T3:肿瘤长径≥5cm。T4:肿瘤大小不计,但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皮肤结节),仅真皮浸润不纳入T4范畴。
(2)N(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同侧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融合;或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受累;或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并伴有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或内乳淋巴结受累。
(3)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M1:通过传统的临床和影像学方法发现的远处转移,和(或)组织学证实超过0.2mm的远处转移。
2、乳腺癌分期0期:TisN0M0。Ⅰ期:T1N0M0。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Ⅲ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一般易于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大小与质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肿块或局部乳腺腺体增厚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3、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有些肿块可以逐步软化、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乳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初起时多为孤立结节,逐渐形成一个至数个肿块,易与皮肤粘连。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早期乳腺癌一般为非浸润性癌(又称为原位癌),是指病变仅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预后较好。